已有1條回答
青春期是每個男孩都會經歷的時期,這也是孩子長大的必經之路。在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會使一些孩子出現暴力行為,或者是有暴力傾向,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管教呢?
青春期有暴力傾向的男孩怎么管教
1、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面對青春期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家長應該努力建立一個開放、誠實和尊重的溝通環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得到了尊重和認可。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與家長分享自己的問題和煩惱。同時,家長也需要學會傾聽,耐心聽取孩子的意見和看法,從而更好地理解他們的需求。
2、不要激怒青春期男孩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愛發脾氣就是因為對孩子寵愛過度,才導致孩子的這個行為,因此這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會使用暴力,而且還會多次激怒孩子,從而讓孩子知道只要孩子發脾氣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從而杜絕孩子發脾氣的現象。
可是,如果長期如此,孩子的內心就會一直被壓抑著,而且很有可能在某天全部爆發出來,到那時事情的嚴重性我們不得而知,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刺激孩子讓孩子發脾氣。
3、告訴兒子沖動做事是不對的
青春期兒子打架其實是他的一種情緒的宣泄方式,如果爸媽只是一味責備,就會增強兒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會厭惡爸媽。面對這種情況,爸媽應向兒子表明你能理解他的感受,并要清楚地告訴兒子:“你打架的行為是錯誤的,是爸媽不能容忍的。”談話時也要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這會使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云。
4、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不給太多壓力
在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時,不要只談學習。因為他們壓力已經很大了。你可以跟孩子談一談輕松的事情,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孩子的壓力,另一方面孩子會更愿意跟你溝通。比如談談球賽,父親也可以拉著孩子一起去打打球,運動運動。運動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會分泌多巴胺,讓孩子更愉悅,更有動力學習。
青春期男孩有暴力傾向的原因
1、父母日常行為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打罵”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父母自身的行為也會成為孩子效仿的標準。所以當孩子長大以后,會出現用暴力解決問題的行為,因為父母以前就是這樣解決問題的。
2、缺乏必要的溝通交流
親子長期分離的家庭,父母與子女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交流,很容易產生誤解,如果不能及時消除,父母的強制措施,導致孩子頑強的抵抗,最終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3、虛榮心作祟
有的孩子覺得打架的人很“帥氣”,很有男子漢氣概。如果打贏了,可以成為同齡的其他男孩甚至女孩的崇拜對象,可以享受這份“榮譽感”,可以滿足自已的虛榮心。
青春期男孩子家長應該怎么教育
1、家長要學會冷靜
不要以強硬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反叛。這時候的孩子就像緊繃的橡皮筋,你越是用力,他們的反彈會越加厲害,因此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態,對孩子的行為不要以暴制暴,這是最不可取的。也可以從學校老師或者孩子身邊朋友那里,打聽一下孩子最近的反常原因,必須先找到癥結所在,才可以慢慢找出化解方法。
2、相信孩子,少嘮叨
男孩的語言能力比女孩弱,當他們面對父母的嘮叨時,常常會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會認為父母不尊重自己,青春期的男孩想獨立,但父母很難放手,就忍不住對男孩嘮叨,時間長了,男孩容易產生心理疲勞,父母越說他們越不聽。父母正確的做法是少嘮叨,充分相信孩子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他們可以管理好自己,可以對自己負責。
3、多溝通,也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
為什么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所有的沖突,都是因為溝通不暢。你不認同他,他不認同你。原因就在缺少“有效溝通”。也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孩子為什么這樣去考慮。畢竟隔代的思想,會存在很多信息差。例如:追星,孩子為什么會喜歡,喜歡在哪里?父母可以幫忙選擇正確的追星價值觀,而不是一味的反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