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對于孩子來說,是兩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一接觸手機就不分日夜的玩起來,或者是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拉磨蹭,這些都是因為孩子不夠自律,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這該怎么辦呢?
孩子沒有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怎么辦
1、幫助孩子梳理規則意識
孩子沒有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長需要明白:無原則、無底線的愛,只會讓孩子更加任性、更加無理取鬧。規則大于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好時間玩玩具、一起制定逛超市買零食需要花費的額度、約好晚上入睡的時間等等,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
2、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
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她太小可以選擇適當的降低一下家長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有的時候還是有這種抵觸的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很多的家長給孩子的門檻太高,對他有很多的要求,以至于孩子心里非常害怕,因為他怕自己完不成所以干脆就不去做,這是大多數孩子都會有的心理。
3、夸贊孩子努力的具體行為,少說空洞的贊美
家長們經常會說“你真棒”,我覺得這種鼓勵是應該的,但是最好鼓勵孩子經過努力帶來的一些變化,比如夸贊孩子,“看出來了,今天你寫的字很認真”“今天你給奶奶盛了一碗飯,真孝順”……用這樣的語言去說。一定要夸到他的一個具體行為上,指的是這件事情獲得了我們贊美。
4、家長要起到示范作用
家長在強調孩子的自控力的同時,也應該反觀自己做的如何。如果家長自己的自控能力就不夠好,卻反過來要求孩子加強自己的自控能力,這在孩子眼里無疑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比如家長想要孩子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就應該自己先放下手機,而不是一味的對孩子說教。
孩子沒有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因
1、周圍環境的影響
小孩都特別喜歡看一些生動比較有畫面感的東西,比如動畫片。但是當孩子進入校園之后,每天面對的基本上都是枯燥無聊的單詞,自然也就提不起什么興趣。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沒有辦法集中,總喜歡做一些無關的事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
2、父母疏于照顧,缺乏親子溝通
孩子的自制力,要依靠父母日常生活的引導與教育。如果父母對于孩子只是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對于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放任自流,缺乏親子溝通,孩子很難形成良好的控制力。
3、家庭教養方式
父母的壞脾氣,動不動就發火的暴躁情緒,也會一分不少地復制到孩子身上,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是很難自律的。總的說來,環境、自身性格以及家庭教養對孩子的自控力影響深遠。
自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1、自律的孩子更有責任感
自律的孩子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他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他人負責,更有責任感。他們敢于直面自己的過失并勇于承擔,想方設法地彌補。不逃避、不推卸更不依賴,敢作敢當,頂天立地。
2、獨立自主
自律的孩子也是更獨立的孩子。自律的孩子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比如到了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因此自律的孩子往往也比較獨立自主,不需要父母一直跟在身后教育他或者提供幫助,而是盡量按照自己的時間管理表來處事。當然,這并不是說父母就完全不需要幫助孩子了,父母孩子應該時刻關注孩子,并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