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表現的太過任性,那么家長就要及時為他們做引導。在引導的過程中,家長要深入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耐心的傾聽他們內心的不滿,以此進行分析,從而為他們提供正確的幫助。
孩子太任性怎么辦
1、明確規定,防止在先
父母平常對孩子的個人行為要有確立的規定,如制訂一些簡易、確立的標準。標準一旦制訂,就需要堅決貫徹,為此來標準孩子的個人行為,如為人處事的文明禮貌規定,作息時間表的分配等。
這種標準能夠使孩子搞清楚自身的個人行為并并不是無拘無束的,而應當遭受一定的管束。必需的時候,也可以來個“處罰”,例如對他的又哭又鬧,誰也不理睬,即便他沒哭不鬧了還要“冷漠”他一段時間,待他欠考慮積極搭話著貼近成年人時,把握住這一機會,嚴肅認真地為他講明不符合他無理取鬧的緣故,強調他任性不對,使他確保再不那樣做。僅有這個時候,指責才算是合理的。
2、勤與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想法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只有通過與孩子的溝通,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們內心一些真實的想法,才可以做針對性分析,對孩子進行一些心理疏導和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要某個玩具,但是家里有很多同類型玩具,你就讓他說出跟家里的有什么不一樣或者為什么想要這個玩具。溝通比例,也可以按照3:1進行,溝通3次,滿足1次,至少讓孩子知道,溝通是有效果的。
3、采用“負強化”的方法
當孩子任性時,有的家長大聲訓斥、恐嚇,甚至打罵,這不僅無益于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們進一步用任性的行為來與家長抗爭,從而使他們更任性。此時,家長可以用“負強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來對待孩子的任性。
例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采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并表示出高興、滿意和關心,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負強化”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孩子太任性的原因
1、父母的過度保護
當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干預得過多,就會產生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后果。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無法無天”,缺少必要的行為約束,任性成了孩子表達的一種方式,并且在孩子眼中有父母幫忙埋單,自己并不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2、家長長期縱容的結果
任性的孩子的家庭往往有問題。如父母離異、父母關系不和以及家長重男輕女等等。當父母離異或關系不和的時候,父母必然沒有過多的精力來愛護孩子。這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覺得孩子受到委屈和冷落,為了補償孩子,無限制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縱容孩子的一切行為!
3、父母的回應方式過于粗暴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家長可以拒絕孩子的要求,并且和孩子講明原因。但是很多的家長認為不需要和孩子講道理,講了孩子也不懂,于是就用打罵來回應。這讓孩子內心非常地生氣和不甘心,從而變得越來越任性。
孩子性格太過任性的危害
1、自我為中心
以自己的意愿行事,不顧他人的感受,完全不能站在他人角度去考慮,說話直接,容易得罪他人,覺得全世界都應該圍著自己轉,遇到與自己意愿相悖的人或事,就會難以接受,有時會采取不正當的方法來解決事情。
2、影響自我形象
性格太過任性,是會損害孩子的自我形象的,因為會令別人很反感,甚至會感到厭惡,當然,別人也會看不起他。同時,也會影響思想品德的形成,因為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那么,他是沒辦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因為他根本不懂得為別人著想。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