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的家長們對于自己的孩子都是百般寵溺,什么都不舍得讓孩子去做,等到孩子長大以后,家長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不獨立,什么事情都想依賴家長,有時候就連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那孩子不獨立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不獨立的原因有哪些
1、替孩子包辦一切。孩子不獨立通常都是家長惹的禍,現在很多孩子上幼兒園甚至小學了都沒有辦法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凡事都要父母操心。造成這樣的原因通常是父母對孩子過于寵溺,什么時候都替孩子包辦了,絲毫沒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缺乏鍛煉。孩子獨立能力差,也許是日常缺乏鍛煉關系,由于家長們習慣性的承包,造成了孩子獨立能力差依賴性強的現象,長期以來自然形成兒童獨立能力差的現狀。
3、從不讓孩子幫忙做家務?,F在的很多孩子別說做飯,掃地了,幾乎什么家務活都不會干,而且也從未幫忙做過任何的家務。其中的原因都是家長不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怕累著孩子,怕孩子做不好。
4、現在的父母大多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學習上,覺得只要孩子管好學習就行,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由父母來操心。長此以往,孩子也漸漸地有了依賴的心理。他們覺得不管出了什么事,都有父母在自己身后為自己處理。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根本沒有獨立能力,隨隨便便一件小事就可以擊垮他們。
孩子不獨立怎么引導
1、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孩子小時候對很多事情都比較好奇,所以總喜歡追著大人問為什么,雖然家長不能對孩子愛搭不理的,但是,也不能孩子問什么就直接告訴他,這樣也會讓娃養成依賴性。孩子提出問題以后,家長不要立即回答,而且要先讓娃自己思考,或者一步步的進行引導。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得出答案會很有自豪感,而且以后面對問題時,也能學會獨立思考。
2、培養孩子做決定的能力
作為父母,事事幫孩子拿主意,雖然為孩子提供了成長的優異環境,但同時也令孩子失去了本該學習的獨立性。讓孩子知道,好的決定,不一定能帶出我們預期的好結果,然而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這就是擁有決定力和懂得選擇之間最大的差別。
3、讓孩子獨立完成任務
家長可以為孩子設定一些他能力所及的任務,并讓他獨立完成。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孩子很可能會遇到問題,這也就為鍛煉他的問題解決能力提供了機會,家長切記此時只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并且進行鼓勵,而不要代替孩子去面對問題。當任務成功完成后,家長不要忘記贊揚他的成果,讓孩子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4、給孩子適時的幫助
讓孩子獨立不代表不管孩子,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幫助他。比如孩子受傷了,孩子害怕的時候,提供幫助并不會妨礙他變得獨立。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靜的時候,會更愿意去嘗試獨立。
孩子不獨立的表現有哪些
1、總是聽從別人建議。比如爸爸媽媽們在給孩子們分配任務的時候,總是會發現孩子們沒有辦法獨立完成,或者自己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孩子們總是會詢問別人的意見。例如,家長想讓孩子們把自己的玩具收拾起來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會向爸爸媽媽詢問該怎么樣收玩具,而不會自己去思考怎么做。
2、過分依賴他人。不懂得獨立的孩子只會過度依賴他人,覺得通過他人的幫助才能夠滿足自己的現狀。如果一直依靠別人的幫助的話,就會得不到鍛煉,今后更加沒有作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