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假如在生活當中孩子做錯了事,家長的態度就顯得特別的重要,當家長用溫和的語氣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孩子就有可能會好好的和你進行交流,但是如果你采用強硬的態度,勢必會發生親子矛盾。
親子關系矛盾的解決方法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長始終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特別是和孩子在爭吵時。然而,我們有家長這個身份并不意味著孩子們的想法都是錯的。很多時候,孩子選擇做一件事是有自己合理的原因的,家長需要花時間去聆聽并且理解孩子的想法。當你十歲的孩子對著你大聲說你對他很不公平時,不要急著為自己辯護。問問自己他為什么會那么說。也許他這么說是因為他覺得你對待他的弟弟更加溫和,他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2、調整家長自己的期待
千萬不能拿別人家孩子優點跟自己孩子缺點比。家長要承認,大部分孩子不可能都是天才,所以家長可以想一想自己的想法要求是否合理,自己的期待是不是孩子能夠努力可以達到,如果家長的期待能有所調整,也就不會那么焦慮,和孩子的關系自然也會好起來。
3、嘗試書面留言
一封信,一張鼓勵卡;幾條溫馨提示,幾句貼心的悄悄話。當親子關系矛盾,很多不好當面說的話,不好面對面表達的情感,用書面語言寫給孩子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他們可以在靜靜的閱讀中,反復體會文字中所表達的意思和飽含的感情。而且,這種方式也更容易幫助雙方控制情緒,達成默契,冷靜而理性的思考。
導致親子矛盾的原因
孩子自我意識成熟。很多父母表示,孩子小時候乖巧聽話,隨著年齡增長,反而越來越不聽話。這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成長,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任由父母“支配”。按理說這是好事,可父母偏偏如臨大敵。
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成熟,孩子對外界的探索和好奇心也會更加強烈。不想被人控制,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表達自己,不管是想法還是能力。
家長沒有以身作則。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要求孩子這樣做才是對的,那樣做才是對的,但是父母本人在行為舉止上卻沒有做到像他說的那樣來去要求自己來,沒有去像要求孩子那樣來要求他自己去做到,這樣的話就會導致孩子不僅不聽父母的話,而且會跟父母起沖突。
總是對孩子否定。對孩子總是否定,習慣性地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挑剔。總是說不對,不可以,動不動就把孩子束縛起來,在孩子還沒做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他錯了。
或者在做完之后,就是一頓指責和挖苦,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接受到的都是負能量,又如何能用好的情緒去應對一切,對父母也必然會不滿,有沖突。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教育孩子
1、學會為他人著想
父母應該經常想別人做什么,想想自己的孩子。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怎么做?這將使父母能夠更理性地教育和陪伴孩子,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感情、想法和行為,從而減少生活中的許多摩擦。
2、關心孩子的生活,但不干涉
對孩子的教育中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關心孩子,但從不干涉孩子。孩子跟父母一樣都是有思想有判斷力的獨立個體,有很多父母習慣包辦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到了成年之后,甚至都沒有一定的話語權,不能決定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他們的人生是非常可悲的。
3、允許孩子犯錯
想要讓孩子成長,就得允許孩子犯錯。不要孩子一犯錯,就緊張得不讓孩子這,不讓孩子那,還打擊孩子,這些做法都是錯的。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會犯錯,而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這會讓孩子在抵抗挫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