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教育一直都是家長之間談話的熱門話題,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育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當孩子犯下錯誤的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習慣。那么,在面對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呢?
一年級怎么教育孩子才是最正確的
1、想讓孩子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所進步,那么仔細觀察孩子在學習中注意力集中的點滴進步吧,及時予以鼓勵。比如說孩子過去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僅為5分鐘,而現在他能堅持10分鐘了,那就是這個孩子的進步,就要及時表揚,相信老師的及時表揚會讓這個孩子在10分鐘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2、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礎,縱觀這些父母的家庭,家庭氛圍和諧溫馨。父母之間很少發生爭執,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感覺到溫暖和依靠。母親往往在家庭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她們把家打掃的干干凈凈,整理的整整齊齊。
3、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進行獎勵。
4、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5、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于承認。
一年級孩子做錯事屢教不改怎么教育
方法1: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爸爸媽媽也不例外,“知錯能改”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犯了錯沒關系,最重要的是,犯了錯后,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學會思考和分析,找出自己出錯的原因并糾正。
方法2:當孩子犯錯之后,我們不是一通打罵就了事了,這樣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可能還會再犯,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并且讓他承擔自己錯誤的責任。讓他感受到做錯給他帶來的不良后果。
方法3: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錯誤,告訴他們犯錯并不丟人,知錯能改仍然是是一個好孩子,很多孩子犯了錯誤還不敢承認,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用積極的心態鼓勵他們,讓他們勇敢的承認錯誤,并且改正,保證以后不再犯了。
小孩子不想上學怎么教育
一、孩子不想去學校了,作為家長肯定會生氣,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要知道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了解一下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看看孩子有沒有提出什么條件和要求等。
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遇到的問題舉例子加以開導,安撫孩子的情緒,先不要著急送孩子去上學,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做打算。在此期間可以和孩子商量對策,勸說孩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之以利弊,讓孩子學會正確看待和面對眼下發生的事情。
三、給孩子提供一種安全感,對于很多孩子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跟父母說再見。所以,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分別儀式,比如一個大大的擁抱,或者說:“我愛你,祝你今天過得開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