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并不會去在意孩子的行為,但是當他們長大之后,這些都會成為他們行為上的不足,所以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要耐心的給予指導,幫助他改正不好的行為習慣。
小孩子沒有責任心又懶怎么辦
1、父母先學會放手
父母不要什么都大包大攬,要有空間讓孩子自己去動手,因為在實際進行動手能力這個社會階段,孩子會學會怎么去擔當起責任,遇到錯誤了也能積極向父母反應,除此之外,也可以讓孩子積極主動參與家務活,與父母一同完成家庭教育工作,讓孩子完成教學工作的時候能夠提高學生責任感。
2、引導孩子去建立興趣,及時給予肯定和支持
作為一個孩子,精力時常是旺盛飽滿的,注意力也比較分散。很難自主地去堅定對一件事的認知。對于孩子沒有責任心又懶,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觀察,去引導孩子建立自己的興趣點,在孩子朝著這個方向去挖掘去探索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從而讓孩子建立自信,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
3、重視感化的力量
熱愛勞動,需要從小培養,思想教育也要從小做起,除了必要的一些名人名言訓導之外,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通過孩子容易接受的動畫、游戲等,在其中灌輸勞動光榮的理念,讓孩子的勞動教育并不缺失,不會因為某一天突然來臨而讓孩子不知所措,也不能很好地理清其真諦。
孩子缺乏責任心和父母哪些不當教養有關系
1、家長的價值觀不正確,未樹立榜樣
父母沒能為子女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有些父母自身的價值觀存在問題,自私,推卸責任,不愿承擔。比如,父母不愿承擔老人的贍養責任,父母則以做錯事情為借口。三歲的小孩,模仿能力很強,父母做什么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當然也會像父母那樣不負責,家長要讓孩子負起榜樣,做好榜樣,樹立遠大理想。
2、不良社會習氣的影響
現在社會上存在很多不負責的現象,這些對孩子的影響同樣不可小覷。長期的耳濡目染,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責任感。
當代的教育多提倡“學習好即一切好”的習氣,容易讓孩子漠視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承擔;同時,社會生活中的盲目從眾,也容易影響孩子對責任承擔的確切判斷力。這些長期的不良積習,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孩子缺乏責任心的表現有哪些
1、狹隘自私,喜歡計較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連對自己最基本的負責都沒有,更何況對待別人。他在做事時會習慣性的把錯誤全部推到別人身上,從來不會去反思自己的錯誤,會把別人的錯誤無限放大,抓住不放。
通常這類孩子也會很愛計較,就是會變得非常刁鉆,容不得別人沾到一丁點好處,沒有一點寬容之心。
2、不能承擔責任
這樣的孩子通常表現為一旦出現問題或者錯誤就會將責任推卸到別人的身上,做游戲輸了,就只會發現其他小朋友的錯誤,自己從來沒有錯誤;忘東忘西也要怪別人沒有提醒他。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