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小孩會因為好奇或者喜歡某個物品,就偷偷拿回來,想要自己獨享,這樣的行為雖然很無知,但對于家長來說,是要及時制止的。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如果形成習慣,將會有惡劣的影響,那么到那時就不好引導了。
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怎樣教育呢
1、跟孩子商量,一起決定解決方案
教育大忌是“下命令”,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父母的“武斷”只會讓他們覺得得不到尊重,容易激起逆反情緒。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后,家長要把自己的想法用疑問句的形式說出來。
比如:“那我們一起去把東西還給別人好不好?”、“媽媽這里有錢,陪你一起去給人家錢行不行?”這樣的方式并沒有給孩子更多選擇,只是話術上讓他們更加容易接受而已。總之,倘若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既不能過于急躁,需要家長有耐心、講科學,一步一步慢慢去引導孩子。
2、樹立物權意識
父母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己物品的權利,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主人的同意才可以拿。包括孩子自己的玩具,如果不想給別人玩,也有不給別人玩的權利。
教孩子設身處地地考慮被偷人的感受。告訴孩子:“你看,你的東西未經你準許就被拿走了,你很生氣也很傷心。如果你沒有經過別人同意把東西拿走,別人也會很傷心。”
3、及時處理孩子的問題讓他認知對錯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然后覺得孩子太小,就不以為然。長期如此孩子長大后會養成小偷小摸的壞習慣。發現問題家長要及時處理,讓孩子認識對錯。
同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千萬不要鄙視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另外,家長也鼓勵孩子及時歸還,主動道歉。
為什么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
1、吸引別人注意
如果孩子缺乏關愛,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便會去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用以向別人炫耀,或者將偷來的東西送給別人以換取關注。
2、發泄自己內心的不滿
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也可能是為了緩解心中的緊張或者發泄內心的不滿。比如因為幾個玩具和小伙伴發生了爭吵,事后會趁其他人不注意時,偷偷將他人的玩具據為己有帶回了家等等。
3、未被父母滿足
孩子和我們成人不同,當我們成人未被滿足后,會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可是孩子由于小他們對自己的控制能力較差,所以一旦有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即使被父母拒絕,他們也會想辦法拿到,從而會出現“偷”的行為。
他們只是在表達著自己對一樣物品的喜歡,就如同我們喜歡一樣東西,然后努力攢錢去購買的心里是一樣的。只不過不同的是,他們小不懂得這是不可取的。
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的危害
1、價值觀發生偏差
不管孩子有怎樣的理由,偷東西的行為終究是不對的。孩子偷東西的習慣一旦養成,價值觀會發生偏差,這對孩子的未來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很可能在長大以后變得自私,為了想要的利益不擇手段。
2、學會撒謊
孩子的壞行為常常會伴隨著撒謊行為的產生,比如會用謊言來掩蓋自己偷東西的事實,通過“據理力爭”和“不在場證明”來為自己辯解,孩子的撒謊能力會在無形中得到培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