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的性格培養是很重要的,而家長就要及時幫助孩子學會“和諧”待人的方式。父母的言行也是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我們要為孩子做好榜樣,才能逐漸讓孩子培養出更良好的性格。
小孩子的性格在幾歲養成
小孩子的性格在3-12歲之間養成,主要是受到環境以及家庭因素的影響。孩子在3歲左右考慮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可能會自己做一些活動,有自主感又有依賴意識。隨著年齡的發育,可能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求知欲望都有所提高,自我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有可能會不斷地向家長提出要求,表現自己的主動意識。
當孩子在進入到6-12歲時,可能各個方面的性格發育開始成熟,心理的適應能力增強,可能會有一些問題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家長就應該及時給孩子營造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圍,并且及時與孩子溝通,明確孩子的訴求,能夠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形成。
小孩子的性格怎么培養
1、教育目標要一致,步調要一致
家庭中對孩子成長的目標,需要一個統一的“定位”,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都有所不同,而全家人的意見有可能有所偏差。所以,有必要研究社會的需要,綜合自己的成長經驗,在全家人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給孩子一個“定位”,要真正做到和諧的步調一致。
思想上的統一尤為重要,尤其是爺爺、奶奶由于與社會接觸度有所降低,在教育孩子上必須與其它成員保持一致。盡量不要因自己的教育而否定了別人的教育,注意教育的橫向聯系,使整個家庭教育形成一個合力。孩子也因此回形成寬容,接納別人的良好性格。
2、家庭要有一定的傳統
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每一個家庭的傳統。不論家庭成員當中有誰遇到了什么事情,都應該共同的去幫助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是一個整體,有困難我們就一起去面對。
只有當我們這樣子去對待自己的生活,才會更加的有意義。不論傳統的大與小,只要我們真心去對待,一定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意義。讓他們知道自己生活的環境是一個溫暖的環境氛圍,也可以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關系可以更加的融洽。
3、適當給予懲罰,要把握度
從心里承受能力來講,內向者要比外向者內心更堅強。他們在犯錯后,一般會不說話,不多解釋。他們知道自己的辯解沒有過大用途,相反會越描越黑。所以,父母在采取懲罰措施時,要結合性格特點,要有度:一定要在不傷及自尊的前提下,達到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承擔后果的目的。
以此就能逐漸培養孩子判斷對錯的能力,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是要承擔相應后果的,而不能人為地剝奪他承擔責任的機會,也就能逐漸培養好孩子的性格。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