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家庭里的頭號大事,媽媽作為對孩子付出了最多的人,同時也是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也特別多。到了叛逆期后,女兒和媽媽矛盾激烈,甚至和媽媽對打,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女兒呢?
女兒和媽媽對打怎么辦
1、父母堅決不能妥協
父母和子女之間發生沖突是常有的事情,而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處理方式,不能一味的退縮和妥協,讓孩子自我主觀越來越膨脹,后期孩子會覺得可以通過動手來控制父母,就會變得非常任性。所以,父母要在女兒動手打媽媽后不能輕易妥協,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爸爸要立即阻止孩子的行為
父親如果在場,看到女兒和媽媽對打,必須立即加以阻止,而不能把它當成一件小事,甚至覺得孩子挺好玩的,一笑了之,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錯誤認為自己這樣是正確的,今后會繼續這樣做。父母必須用嚴肅的表情阻止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非常嚴重,家長已經生氣了,這樣做就能讓孩子自己的錯誤。
3、引導女兒尊重媽媽
父母必須跟孩子強調尊重媽媽、愛護媽媽,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媽媽,是媽媽經歷了十月懷胎的辛苦把孩子生出來,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打媽媽的行為是錯誤的。
家長要用各種教育方式讓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媽媽的愛,進而打消對媽媽的對抗情緒,逐步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4、樹立榜樣
家長以身作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的孩子打人是看到爸爸媽媽有著打人的行為從而進行模仿的。所以當女兒和媽媽對打時,家長應該審視自己是否也出現過打人的行為。如果有的話應該及時的糾正,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和媽媽對打的原因
1、家長的錯誤行為
很多家長自己平時愛發脾氣,遇到一點小事就沖動易怒。小孩容易模仿,認為自己動手打人就能讓別人聽我的。所以,媽媽不順著自己時,就會動手。
2、家長對孩子限制太多
如果家長不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對孩子的想法采取一貫忽視、否定的態度,孩子只能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表達抗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并沒有把女兒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認為你是我的孩子,我生了你,所以你的一切都是我的。
另外,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空間,只能聽你的,會導致孩子缺乏存在感。長期的話,孩子忍無可忍的時候爆發了。所以女兒才敢和媽媽對打。
3、父母的過度的寬容
有些家長對孩子特別寬容,即使孩子動手打別人,家長也只會輕飄飄一句“別打人”,沒有做任何實質性的動作,這樣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話可以聽也可以不聽,所以完全沒有考慮任何后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