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自古以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與父母親近,畢竟人的性格,生長的環境都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和父母不親近的孩子,長大的軌跡與對父母親近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做父母的也就有必要多與孩子溝通、交心,并予以正確指導。
和父母不親近的孩子長大后會怎么樣
1、無法和別人變得親密
有的時候,父母忙于工作,對于孩子的陪伴比較少,雖然父母非常的愛孩子,可是孩子根本感覺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這樣長大后的孩子,可能就會導致孩子對人與人的關系非常的不信任,也非常的難得別人變得親密起來。
2、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表達愛
我堅信,這世間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可能由于個人性格大大咧咧或者過于靦腆,又或者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比較含蓄。很多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不會常常對孩子說:“媽媽很愛你”或者“爸爸很愛你”。
而孩子在童年期間是最需要愛的滋潤的,他們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還不知道什么是愛,也不知道真愛會有哪些行動的表現,更加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愛。這個時候,就是父母用言語和行動為孩子做榜樣的最佳時刻,才能避免孩子在長大后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表達愛。
3、心里總有距離感
很多和父母不親近的孩子,長大后都會跟自己的父母有疏離感。孩子對親人的依戀關系形成于六歲前,三歲之前更關鍵。也就是說,這段時期內,誰給予他的關心和陪伴最多,他就跟誰最親。
因此,如果爸媽因為工作忙沒辦法兼顧孩子,至少也要在孩子六歲時,也就是上小學前再接回去。不然親子關系很難再修復。
和父母不親近的孩子怎么引導
1、別太端著,跟孩子當朋友
現在的孩子對父母的說教是很敏感的,你一開始講大道理,他們就會把耳朵關起來,或是不耐煩地表示,他不想聽。這是他們自我意識逐漸覺醒的表現。
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是不會喜歡被左右,被控制的。所以,當孩子拒絕聽大道理,對講道理表現出抗拒之時,就意味著,你需要調整跟孩子的關系,需要把他當作一個平等的朋友來對待了。當你真心地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也會把你當成朋友,跟你無話不說。
2、做好心理建設
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當孩子和父母不親近時,我們就一定要有耐心,即使一開始大家相處得不愉快,也不要失去積極樂觀的心態。重新融入和相處并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是一個過程。
對于每一個家長和家庭來說,都可能不一樣,沒有一個固定而且統一的時間表。甚至有的時候,努力了,都未見得有一個很明確的結果,或者結果是你所期望和期盼的,在這個時候,必須告訴自己:不要放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