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圍內,比如孩子犯了很小的錯誤,就不用大發雷霆,進行正確的引導就可以。可是很多父親卻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動手打孩子,有一部分孩子會還手,說明他并不贊同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
父親打孩子孩子還手正常嗎
父親打孩子孩子還手不正常。這是不應該的做法,孩子如果很頑皮,平時父母就是用打的方式解決的,所以孩子耳濡目染,認為打人是正常的。父母應該從自身做起,以后少對孩子使用暴力,遇到問題多講道理,以身作則,讓孩子學到該怎么做,而不是強行的要求怎么做。
孩子做錯了什么之后要和其講道理,而不是動手,而孩子還手去打父母是不對的。如果一直這樣教育孩子的話,長大了會非常的叛逆,會對自己的父母更加的不尊重,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要以德服人,給他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讓他明白自己所作所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那么父親不打孩子,怎么才能教育好他呢?
1、成為孩子的好伙伴
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父親必須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發展條件,除了給孩子買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發展的圖書讀物,讓孩子在一個豐富舒適的環境里成長,最主要的是父親要以極大的愛心去關注孩子,多花時間和心思與孩子一起玩,滿足孩子在情感和求知欲方面的愿望。
2、樹立良好的榜樣
身教重于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如果家長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一問三不知、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和不孝敬老人等。不管父親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3、讓孩子學會樂觀
其實相比媽媽而言,爸爸更容易成為孩子的朋友,因為爸爸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束縛更少,而且爸爸面對新奇事物時往往會更具勇氣和探索能力,而孩子模仿能力強,他們會模仿父親的很多行為。
大多數父親在為人處世時表現地更大方、樂觀,不太斤斤計較,容易滿足。他們會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中,爸爸的這種豁達、樂觀、專注度高的做事態度會影響到孩子,也會促使他心理發展更為健康。
父親打孩子的影響
1、容易性格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挨打,時間長了,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2、容易脾氣暴躁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父親打孩子,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同學。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以后,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