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行為得體,有禮貌、懂規矩??墒侨f一孩子愛惹事,也不要太緊張,正確的管教,就可以幫助孩子改正不當行為。同時不要因為孩子不遵守規則,就認定他為“壞孩子”,這只會給他心理暗示,讓孩子的行為更加叛逆。
愛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第一、信任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被告狀了,家長首先要表示對孩子的信任。這里是對孩子可以改正自己行為的信任,告訴孩子:“如果我們錯了,那我們一定要勇敢承認,并給人家道歉,相信事情一定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要和孩子溝通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到更好的和同學相處的方式。
第二、多問問題,幫孩子全面思考
孩子抑制沖動的能力較差,做事經常不計后果,也考慮不到別人的感受,此時不妨試著多問孩子一些問題。比如孩子相處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磕磕碰碰,有的孩子被撞到了,就主觀上以為別人是故意的,從而大打出手。
家長如果看到了,就應該抓住這個幫助孩子成長的好機會,問孩子:“那個小朋友撞到你,他是故意的嗎?看看他的表情”。孩子如果看到對方一臉的不好意思,就會意識到別人只是不小心而已。孩子就會想到,如果自己惹事,別人可能會生氣難過,既然對方不是故意的,不如寬容一些,與同伴和平相處。
第三、注意家庭氛圍的和諧
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年齡的時候,也是家庭和諧氛圍被打破的時候,雙方總是對立的。如果父母還想像先前一樣掌控孩子,而他就會努力跳出父母的說教,甚至發展到嚴重的地步的時候,孩子會產生離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
第四、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青春期的孩子價值觀正在形成,但孩子的思想還不有成熟,父母要引導孩子,不要讓孩子與不務正業的人來往,不被不良風氣所影響。
孩子喜歡惹事的原因
原因一:內心的匱乏感。孩子如果缺少父母的關愛與陪伴,那么他的內心一定是匱乏的。當這類孩子遭遇挫折情緒低落時,父母是沒有能力引導孩子走出困境的。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說教、控制,甚至逼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孩子就會感到憤怒、壓抑,當他找不到發泄的渠道時,攻擊性就會向外。所以哭鬧打人或者發脾氣等攻擊行為也就成為了一種保護自己的防御方式。
原因二:家長的教養方式不當。很多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既缺乏耐心、也缺乏愛心,他們往往會把職場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家庭生活中。
這類父母往往非常情緒化,會為了一點小事就責罵、甚至體罰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就“承接并習得”了這種暴力的應對方式。在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他們會用自己習得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所以就非常愛惹事。
原因三: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年齡幼小的孩子自我意識正在發展,對自我、事物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無法辨別是非對錯,不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所以,當他們從游戲、影視、動畫中看到那些貌似有力量的暴力鏡頭時,就會不自覺地模仿,成為了大人眼中愛惹事的現象。
孩子愛發脾氣怎么正面管教
首先,拒絕時要溫柔而堅定。當面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用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拒絕。一方面是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哭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另一方面態度也很重要,溫柔是讓孩子沒有壓迫感,堅定是不能半途而廢,這樣幾次下來,孩子就會明白父母是有原則和底線的。
其次,幫孩子冷靜。如果是在公共場所或者是有外人在場,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先把孩子帶到一邊,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孩子先冷靜下來,等平靜以后再幫孩子處理情緒。如果是在家里,可以讓孩子到自己的房間里清醒一會兒,等孩子快要停止哭泣的時候,一般也冷靜的差不多了,再和孩子分析道理。
然后,及時表揚。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后,父母這時除了給孩子講道理以外,還要及時地肯定和表揚孩子,可以說:“寶寶你現在不哭了,能聽媽媽講話,媽媽覺得很高興”,每次都及時肯定孩子不發脾氣的表現,他就會更快地學會控制情緒。
最后,表達愛。在拒絕孩子之后,或者孩子發完脾氣之后,可以對他說:“媽媽很愛你,但是并不喜歡你剛才的行為”。可以抱抱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一直都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