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知道,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沒能陪伴在孩子左右,所以小孩就容易厭學叛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父母在孩子認為所做所說都是對的,孩子不能有其他想法,所以孩子一般不會與父母傾訴心事,心靈得不到慰藉,引起厭學叛逆狀況。那么13歲孩子叛逆不上學怎么辦?
13歲孩子叛逆不上學怎么辦
1、父母處于錯誤的觀點,教育方法不當。有些父母認為打罵就可以教好小孩,不聽孩子做過多的解釋,就出手打。孩子的自尊心被父母踐踏,會引起叛逆厭學之心。當孩子覺得孤立無助時,就會產生厭學心態,這樣真的可行嗎?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確。
2、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給與孩子更多的尊重,才能化解彼此的隔閡。如果父母真的是為孩子好,就慢慢踏進孩子的心里,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代溝。
3、建立與孩子之間和諧友好親密的關系。建立誠信也是很重要的,要信守承諾,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精神上支持做事的。
4、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創造安靜的環境,讓孩子慢慢感受身邊的愛意。不要試著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這樣會把彼此之間的距離再次拉開。
13歲孩子叛逆的表現
1、否定性
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2、評判性
①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于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情況。
②評判社會對社會負面情況不接受和不理解。
3、對抗性
對父母十分冷淡,關系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現實生活標準,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
對抗造成與父母關系惡化,對父母對我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關系情感的冷漠情況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可以使他們動情。
5、階段性
①青少年的叛逆體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心理認知能力和生物性適應能力增加階段;心理認知能力上升,評判能力和世界觀開始形成。他們不再盲從權威,對權威的代表,教師、家長開始置疑。叛逆行為表現開始;
②世界觀的初步形成表現為對自我評判結果的維護,維護判斷就是維護自我,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尊心的表現。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觀的初步形成階段出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