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孩子在與家長們的相處當中,會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父母說話,當出現這樣的現象時。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狀態,很有可能是孩子身邊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孩子產生了這樣的狀況,家長們要積極的去開導孩子們。
不愿意跟父母說話怎么辦
1、家長們要及時察覺到,孩子想說卻又不敢說的異常信號。有些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很難用言語把自己的意思真實表達出來;二是孩子害怕表達出來以后,反而會帶來更糟糕的后果。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不自覺地用一些比較出格的行為來宣泄,比如回避父母的眼神、學業退步等等。對我們家長來說,最好要在孩子用出格的行為來宣泄之前,就能及時察覺到他們的異常行為表現,這樣就可以占據教育主動權。
2、主動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在遇到壓力之時,都難免會產生憤怒和難過等負面情緒。孩子如果出現這些負面情緒,我們不應該以排斥的態度去對待。
比如孩子覺得委屈而哭了,我們就去斥責或阻止孩子:“不準哭!這有什么好哭的!”如果這樣做的話,無疑會產生這樣的弊端: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不能成為他在遇到困難時的依靠,以后他就再也不愿意跟父母說話了。
3、運用非語言策略來幫助孩子們,家長們可以先關切的望著孩子,傾聽孩子的話語,用肯定的眼神來看著孩子,要以平易近人的態度讓孩子不再膽怯的表達自己。
運用這種非語言溝通的策略,會使得家長和孩子的距離拉近,為后面家長和孩子的語言溝通打下基礎,改變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說話這樣的現象。
不愿意跟父母說話的影響
1、孩子變得多疑、內向。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父母自然也就無法與孩子進行正常溝通,孩子也無法得到家長們正常的關心和愛護,這回造成孩子內心缺少家庭的溫暖。
孩子如果沒有家長們的堅強后盾支持,內心就會產生失落感、自卑感,情緒不穩定,變得內向、多疑,對于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不利的。
2、孩子的交際關系會很弱。家長們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在溝通中的狀態,如果孩子們原因跟父母多說話、多溝通,孩子表現的就會更加自信、優異;反之,小樹苗得不到陽光雨露,他們怎么可能傳遞出正向的交際呢?
家長們提供給孩子的,不僅僅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還應該有精神層次的刺激,而親子間的溝通,就是家庭穩固的一個重要原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