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偷”這個行為是不好的,要不然就不會有“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故事了。所以要是三年級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并且這時要接納孩子所犯的錯誤,讓其能夠知道自己犯了錯,就要去糾正,才算是好孩子。
三年級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1、幫助孩子做好引導明白偷的概念。作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幫孩子正確的引導什么是偷,讓孩子正確明白偷的概念,不能將偷別人東西理解為拿一拿就沒事;若不然,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將是一生。
2、給孩子積極改正的機會。當三年級孩子偷東西犯了錯了,那家長就不要對孩子一概否定,而是要給孩子積極改正的機會,能夠讓孩子主動的去把東西還給別人。是能夠從自己積極的改正行為中,意識到自己偷東西是不對的,改正自己的這一種錯誤行為。
3、充分地信任自己的孩子。孩子能夠正確意識自己的行為舉動,偷東西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時候,家長也要充分的信任孩子,不要因為孩子犯了一次錯誤,偷了一次東西,就所有的事情都對孩子進行不信任。這樣會給孩子內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也就會使其產生心理問題。
4、加強教育和引導,跟孩子講明事情的危害性,杜絕此類事情再發生。要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明偷偷拿錢的危害性,如果需要錢,就提出來。
讓孩子明白:只要是需要花的錢,一定不會不給;不需要花的錢,就要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財富。同時,要講清偷偷拿錢的危害性,它會助長自己浪費,滋長奢侈不良習慣。
三年級孩子偷東西的原因有哪些
1、內心的基本需求沒有滿足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孩子過于“小氣”,尤其是在孩子有了社交之后,那么這種過于苛扣的生活狀態,會使得孩子內心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也會使得孩子會想一些其他的辦法來滿足這些基本需求,于是偷東西的行為便成了孩子的無奈之舉。
2、受到他人錯誤行為的誤導
如果三年級孩子看到他人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并且沒有為此付出代價后,孩子們就很有可能會誤以為,偷東西只要不被發現就不必承擔后果。于是在這種他人錯誤行為的誤導之下,孩子很有可能會產生偷東西的念頭,并且付諸行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