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都可以觀察到,孩子越長越大后,話也變得越來越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調皮搗蛋。這樣有利有弊,但是如果孩子不和人溝通,也不喜歡和小伙伴交流,家長就要重視起來,多注重他的感受,做好引導。
孩子不和人溝通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一,很多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漠不關心,導致孩子認為在家長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開始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因為即使想跟家長交流也得不到回應,甚至還可能被家長當做是胡鬧,浪費時間,于是孩子干脆放棄了和人溝通。
第二,孩子每次試圖與家長交流時,都會被家長的一堆大道理所淹沒,并且強迫孩子去認同家長口中的大道理。導致孩子們不愿意跟家長溝通,因為這根本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交流的樂趣,得到的只有被強迫的反感。
第三,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不允許孩子犯錯,不懂孩子的心理行為,沒有相關知識,以責罵、呵斥甚至體罰來代替一切。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在父母以及他人面前再也不肯開口說話。
第四,孩子不和人溝通,就是因為在談某些事情的時候,父母對于孩子的意見,直接是無視的態度。哪怕孩子坦誠和父母進行交談,有些父母完全無視孩子,把孩子當作空氣人,經常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意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是廢話。
孩子不和人溝通怎么引導
1、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認真聆聽孩子說話,鼓勵孩子與他人多交流。
很多時候,孩子不愿意說話,不愿意與人交流,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說,不知道說什么,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或者他說了一半的話就被對方打斷了,繼而讓他沒有興趣再說。
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特別是孩子在和你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給予回應,不要忙于否定。而且要在孩子與他人說話,溝通的情況下,給予他各種鼓勵,讓他不反感自己的語言表達。
2、家長要多觀察孩子的喜好,主動和孩子聊他喜歡的話題,繼而讓孩子多說話。
家長要在生活中,細心地觀察孩子的喜好,從他感興趣的話題開始,逐步一點一滴地讓孩子打開話匣子。當然任何聊天,都需要兩個人,你有來言我有去語,而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所以,對于聊天的內容,作為家長不能一知半解,要深入地了解。這樣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大神級別的存在,孩子自然愿意跟你聊天,從你這里取經,或是切磋技藝。
3、帶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在與同齡孩子接觸的過程中,逐步增加說話的頻率。
家長不妨帶孩子多參加一些同齡人的活動,繼而在各種互動的活動中,從被動地發言,到最終能主動地去結交朋友,很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完成各種合作任務。
還可以讓他參加一些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或者是小記者的義務工作。這樣在講解的過程中,在采訪他人的過程中,便會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不和人溝通的影響
1、易于自卑、不自信
當孩子不喜歡和人溝通時,周圍可能就沒有什么朋友。看到別的小伙伴在一起玩得開心,但卻沒人愿意和自己交朋友時,孩子會質疑自己,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所以不被接受和喜歡。易產生自卑的心態,對于自己不自信,從而更加不敢開口和別人交流,造成惡性循環。
2、封閉內心、疏遠父母、拒絕親情
容易和父母之間拉開距離,缺少親密感,造成親情淡漠,時間長了,就會習慣性地封閉、隱藏自己。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家庭對他來說,就只是一個吃住的地方而已,甚至還會因為父母的挑剔和責備,而抗拒回家。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