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家庭中,如果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并且不斷傳承下來,就能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著極其端正的素養,更加健康的成長。因為它傳遞的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準則,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巨大,使得孩子也不斷進步。
良好的家風家訓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家訓表達了一個家庭的基本價值觀,家規制定了家庭關系與活動的具體規范,二者常常互通互見,家風則整體體現了這一家庭的道德風貌。
家風家訓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同時也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家訓的烙印。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家庭是否成為具備品德的優秀家庭,首先要說的就是父母是否有責任心,對孩子,對長輩,對工作,對上司,繼而上升到對整個社會。有責任心的家庭,一貫都有著良好的家風家訓。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家訓是孩子成長的基石。它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
家風家訓是由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為及輿論營造的,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現在成年人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關系的態度和行為中。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輿論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不良的行為習慣和不正確的輿論營造不良的家風家訓。
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孩子在這種特定家風的熏陶下,會經過耳聞目睹接受影響。這其中,“模仿”起著重要的作用。
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孩子產生某種性質的影響,他都在模仿。孩子早期的行為習慣折射著父母親的人格和行為習慣,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良好的家風家訓有哪些
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辦,不給父母添麻煩。
2、上學要和父母說“再見”,放學回家要向父母“說我回來了”。
3、離家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父母去哪里,做什么,幾時回。
4、吃飯時要等父母,全家人一起吃,坐姿端正,謙恭有禮。
5、父母回家后要為父母倒茶,讓父母休息好。
6、記住父母生日,到時向父母表示祝賀,并做一件讓父母高興的事。
7、在生活方面不跟條件優越的同學攀比,不向父母提過高的物質要求。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