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都希望孩子在面對挫折時能夠堅強面對,但是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在輸掉一些事情后,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表現得輸不起。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說教,不能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同時讓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小孩輸不起的性格怎么改變
首先,和孩子共情,讓孩子發泄出自己的情緒。
家長不要跟孩子說“沒關系”,這會讓孩子感到挫敗,自己失敗后的額情緒發泄不出去。家長想表達的意思是讓孩子放松,但是孩子會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失敗后的感受。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難受”。讓孩子明白失敗多情緒不好是正常的,父母能夠理解他的感受,讓孩子的情緒可以發泄出來。
其次,幫孩子獲得積極面對的心態。
家長可以用名人或自己的經歷告訴孩子,大家都會經歷失敗,再優秀的人也會失敗。可以給孩子講一講,愛迪生發明燈泡,實驗了三千多種材料才成功,也就是經歷了三千多次失敗,才獲得成功。
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希望做得更好才有這種難過的情緒,也讓他感到自己具備這樣的能力,從而獲得向上的動力,
最后,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靈活轉化情緒。
孩子失敗后,家長要和孩子討論具體的問題,找到克服困難的做法,把挫敗感轉化成動力。
如果家長看到孩子失敗后就幫他把事情做了,孩子永遠也得不到成長和鍛煉,以后還會繼續失敗。家長應該引導他自己達成目標,也就是授人以漁。讓孩子自己重新做一遍,孩子有了成功的喜悅,再遇到同類問題時,就會相信自己會取得成功,不再害怕失敗。
小孩輸不起是什么原因
1、孩子怕輸是一種天性
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F象。人在任何階段,無論什么事情,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可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也不足,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感到尷尬和窘迫的時候,他就會表現出不滿,不高興。
2、父母在孩子面前太完美
很多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只講自己的的閃光一面,從來不提自己的失敗和不光彩。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好像是完美的存在,永遠不會犯錯。讓孩子感覺自己也應該是這樣完美的人。所以,在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和不完美時才會傷心,表現為“輸不起”。
3、給孩子的擔子太重
父母望子成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往往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孩子一旦出現沒達到父母期待的情況,就會自責,可能會崩潰。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