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學階段的孩子,人生的價值觀以及是非觀還沒有形成,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忽略孩子的教育問題,要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樹立一些規則,讓孩子變的越來越好,那么小學階段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呢?
小學階段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1、引導比懲罰更重要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想到的是什么?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應該就是懲罰。但我們這里擁有一個盲區,就是懲罰并不等于知錯。孩子很多時候是并不知道自己為何犯錯的,作為家長的我們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明白事情的本身,知道自己因何而錯,才能得到行為上改正,并且不再犯的結果。
2、優秀的家庭都有家規
制定的家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清晰明確。比如做人要誠實善良,比如不要浪費食物,比如知錯就改等等。用簡潔的語言或文字,把家規制定清楚,貼在家里顯眼的位置,所有家庭成員都要共同遵守。
3、厘清并接納孩子的現狀
家長的焦慮和痛苦,主要來自于沒有把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單獨的主體來對待。沒有認清楚自己孩子的優點和不足,而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以其他孩子為標準進行參照,不自覺的造成心理恐慌。我們要接納孩子的現狀,明確孩子的短板和優勢,以長遠眼光來切合實際的規劃孩子的教育。不能以成績好壞以篇概論。認識,認清,接納是需要勇氣的,也是最重要的。
4、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
其實小學階段的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所以,父母不要總是幫他把一切都安排好,有時候可以讓孩子來給自己做選擇,這樣他們才知道,每個選擇背后都代表著一份責任,他們才懂得如何選擇和負責。孩子懂得選擇后,媽媽就省心啦。
5、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當孩做完作業,要提出值得表揚的地方,給孩子一種學習的動力。一句表揚對于孩子而言,是最大的認可。如果經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
6、家長要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很多書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質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養。相反,如果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孩子也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