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壞的習慣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但是一個好的習慣是需要長期的培養和堅持的,在學習中擁有一個好的習慣,不僅僅會讓孩子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讓孩子擁有好的成績,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1、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制定生活、學習規矩,即什么時候學習,什么時候玩,什么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會精力充沛。我們只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什么時候學習,什么時候玩,那么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要求學生給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
2、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
學習時,父母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需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促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培養孩子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
做作業時一般是整體知覺在發揮作用,不少孩子只顧趕進度、出思路,很少顧及一些細節問題,導致作業中常常出現差錯,如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了運算符號或者少做了習題。
因此,做完作業之后,家長應該教孩子及時從整體知覺調整到部分知覺,從細微處檢查是否有漏洞,使孩子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家長最好教會孩子檢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題、漏答案、漏單位,怎樣驗算等。
4、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同時,也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大人的態度和周圍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如家長有空便讀書看報,平時給孩子多買一些童話、科普類的書籍,多跟孩子交流一下在校情況,用家長的行為、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而且,家長還要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一間單獨的學習室,讓孩子有一個真正的學習空間。
5、履行監督職責,反復提醒
孩子的自我監督、管理意識較差,他們不能根據規則或者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孩子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反復的現象。
在這過程中,家長需要不厭其煩地履行監督職責,反復提醒,當孩子出現壞習慣時需及時指出來、告訴孩子,與孩子一起鞏固良好習慣、糾正不良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