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有時候會發現,孩子不愛惜自己的東西。有些孩子喜歡扔玩具,有的喜歡亂涂亂畫。因此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要對自己的物品有責任感。那么孩子不愛惜自己的東西怎么辦呢?
孩子不愛惜自己的東西怎么辦
1、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如果父母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奢侈浪費,那么孩子也會不愛惜自己的東西,什么都覺得無所謂,不懂得珍惜;如果父母平時很節儉,那么,孩子也會以父母為學習的榜樣的。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即使家庭條件很好,父母也要奉行一個原則:再富不能富孩子。如果孩子從小就在奢華的環境中長大,那么,他不但學不會愛惜自己的東西,甚至還會認為節儉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2、建立金錢意識
孩子的年齡小,只是下意識想破壞東西,卻不清楚自己的破壞會造成什么影響。可以應該讓他明白他所破壞的玩具是父母花錢買的,且很貴。如果破了就再也不會有新的東西再出現,孩子也許就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了。
3、培養孩子妥善保存物品的習慣
平常教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物歸原位、妥善保存東西等好習慣,也可以避免浪費。不要以為“反正那個東西便宜,丟了再買好了”,如果孩子養成保存東西的習慣,不但東西不容易丟失,也不至于凡物都要再買,變得浪費了。父母不妨替孩子準備一個存物箱,專門放他自己的“寶貝”,這樣將更有助于他養成這種好習慣。
4、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于無知或認識控制能力較差,往往出現一些損壞物品的行為。如在桌子上亂刻,在墻上亂畫,打碎玻璃,摔破飯盆,扯爛衣物,弄壞玩具等。發現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后,我們的經驗是:矯清原因。
孩子若是無意的,便及時給予引導,指出危害,提醒孩子以后注意;孩子若是有意或以此來要挾,則及時給予嚴厲的批評,使其認錯。在孩子的不良行為面前,若不能及時地批評糾正,采取遷就、讓步的態度,往往易使孩子一錯再錯,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5、告訴孩子節儉是一種美德
讓孩子懂得金錢是父母用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換來的,尊重父母就應當愛惜自己的東西,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貴越好。讓孩子懂得養成節儉的習慣將對他的一生都有好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