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常人的觀念中,未經允許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叫做“偷”,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的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出面制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困擾和損失,那么孩子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
1、問清原因
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告訴他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孩子有時會無意識地在別人那里拿走東西,并且是不受大腦的控制。所以,孩子的道德良知還處于萌芽階段,他們不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還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客觀意識。
2、注意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
有的父母經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隨便送人。這樣會導致孩子對物權認識不清。建議家長在送人前,都要先問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知道贈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別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3、鼓勵孩子說出真相
當家長發現,這件東西并不屬于自己家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有了某種意義上,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但是不要發怒,也不要生氣,首先鼓勵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和真相,說出來。避免給孩子太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讓孩子出現撒謊行為,當孩子說出來問題之后,我們才可以根據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對癥下藥。
4、利用同理心,引發孩子的同情心
曉之以理后,再動之以情可以誘發孩子的內疚情緒,讓孩子“良心發現”,從而主動改錯。誘發孩子的內疚感,使孩子對“受害者”產生同情,能更有效地矯正孩子的“偷竊”行為。
5、提前教育孩子言行
家長平時在家里的時 候就要告訴孩子,家里的物品要在得到大人許可的情況之下才能拿,養成良好的習慣之后。到了幼兒園和其他環境之中,孩子想要的物品他們也就會先跟人打招呼, 至少可以在得到允許或是不允許的情況之下再拿走物品。
6、讓孩子學會分享
教會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這樣其他小朋友也會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孩子,在不斷分享的過程中形成玩具的共享。也就杜絕了孩子拿他人玩具這種不好的行為。
7、讓孩子勇于承擔責任
告訴孩子,其實做錯事沒有關系,敢于去承擔并且承認錯誤才是最可貴的品質。每個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不要為自己犯的錯而感到羞愧。鼓勵孩子主動的去將東西還給原主人,并向原主人道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