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有些家長不搞清楚其中的緣由,就當眾對他打罵,即使孩子哇哇大哭,也不安慰,還是訓斥一通。其實適當的懲罰沒有錯,但是如果在教育小孩時,運用了錯誤的方式,就會給他帶來很深的負面影響。那么家長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有哪些呢?
家長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
1、放任孩子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有些家長會說,讓他哭吧,小孩子哭一哭身體好,不要管他。這種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他來說,他都已經躺在地上哭了,爸爸媽媽還是無動于衷,那以后孩子就不敢再去信任父母給自己的愛。
2、為孩子包辦一切
看著孩子折騰半天做不好,一些家長忍不住上前搶過來:“你只管學習就好,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整天幫倒忙,別弄了給我吧”。
家長出面替孩子做,看似提高了效率,實則容易讓他養成拖延、依賴的壞毛病。要知道,除了學習知識,孩子的技能鍛煉也不能缺。
3、打擊式教育
大部分“玻璃心”的孩子表現多是不自信,內心敏感脆弱。從小都沒有得到過家長的認可,以至于對自己的表現極度不自信,和小朋友的相處中也顯得小心翼翼,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表現自己去融入環境。
很多家長打著“我是為你好、我很愛你”的旗號對孩子進行打擊式教育,抓著短處痛批。同時還認為這樣的的行為是為孩子好,卻不知道這種教育方式對于他而言,只有傷害,沒有教育,這也是家長教育孩子錯誤的行為之一。
家長教育孩子正確的行為
1、有效的溝通
講道理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培養孩子安靜傾聽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溝通,也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但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
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大多只是協商、懇求、嘮叨。我們會發現,和孩子溝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也不要輕易打孩子、罵孩子。孩子和家長一樣,也需要自尊心。
2、教孩子承擔責任
如果孩子做錯了,就要鼓勵他勇敢地承擔責任。家長和孩子一起彌補過失,能讓他學會如何承擔責任。此外,在批評過程中,可以允許孩子對事件作出解釋,但也要讓他明白,解釋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批評本沒錯,讓孩子知道界線,知道對錯,才能幫助他成長。
3、做好孩子的學習榜樣
孩子都是父母們的模仿者,在成長的初期,他對于外界的所有信息都會處于一個無甄別的吸收狀態。也就是孩子無法分辨行為的好壞,但都會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和模仿。
而這些信息就會不斷地塑造孩子的三觀和性格行為,并且影響深遠。因此,家長們就要規范好自己的行為,為孩子過濾掉一些劣質的模仿學習信息,將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