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反映在學校學習時,雖然孩子和老師的接觸時間比較長,但是他不愿意和老師敞開心扉,不喜歡和老師說話,讓師生關系很緊張。這其實無可厚非,孩子普遍懼怕老師,有抵觸情緒,家長只要做好引導就可以。那么孩子不愛和老師說話怎么辦呢?
孩子不愛和老師說話怎么辦
1、傾聽孩子的想法
要是家長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第一步要做的是給他創造一種寬松的氛圍。讓孩子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孩子跟自己說清楚老師為什么會批評,還有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受到批評時的心情。
家長要學會傾聽,要想一個好的方法解決。要是發現是孩子的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要進行開導。如果是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誤時,那么最好是和老師進行及時的溝通,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
2、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與孩子一起站在老師的角度重新審視,必要時還可以創造情景讓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切忌在沒搞清事實真相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對老師表示不滿。這既不能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緩解師生間的矛盾,還會讓孩子不愛和老師說話的情況更加嚴重。
3、造機會鼓勵孩子自我表達
交流更多的是創造機會,鼓勵孩子勇敢的自我表達。比如出門后,鼓勵孩子和別人主動地打招呼;去了超市,鼓勵他主動的和別人尋求幫助;玩游樂設置的時候,鼓勵孩子主動地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或者分享;玩玩具的時候,鼓勵孩子主動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玩等等。
孩子是有內向型和外向型性格之分的,但是只要家長堅持的創造機會并且鼓勵他多說,多表達,就算是內向型的孩子,也能夠表現的較為活躍,積極的和老師說話。
4、面對面和老師交談
為了更好地促進問題的解決,家長要能主動、友好地聯系老師,約定一次面對面交談。溝通時,家長可以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告訴老師,讓老師能更立體地了解到孩子,家長也可以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學習情況等等。
最后,家長也可以坦誠地和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對老師的期待。經過一次友好、深度地交談,相信家長能更加理解老師的苦衷,老師也能更加明確家長的訴求。溝通后家長就能知道,該怎樣引導孩子主動的和老師說話、打交道,消除抵觸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