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只有讓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才能讓孩子在這件事情中收獲到知識,或者得到快樂的體驗。家長若是發現自己的孩子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就要引導孩子走出這個“迷茫期”,那么小孩子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怎么辦呢?
小孩子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怎么辦
1、不要給孩子功利的愛
我們從小到大,大人總是教孩子和“有沒有前途”這個詞打交道,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習慣性的把某一件事情劃分為“有前途”和“沒前途”。孩子玩沙子是沒前途的,上奧數班是有前途的。
在生活中,功利主義好像占據我們的思想,不管孩子能不能獲得其中的樂趣,只考慮做某件事情是不是有用、有沒有前途。
2、讓孩子做“無用”的事
其實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換而言之,就是一些在父母看來無用的事情,實際也是在幫助孩子積累經驗,當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也就爆發出來了。父母要明白有時候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道理,讓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孩子給自己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
3、培養孩子的良好情緒
要讓孩子有好奇心,要讓孩子對大自然有機會去接觸,有機會對大自然去探索,產生興趣。另外,我們的學習和我們的運動,和我們的戶外運動學和玩要勞逸結合。
假如你的孩子跟你說:我現在覺得很沒勁,然后,你就跟他說:走,咱們爬山去。你就帶孩子去戶外運動,或運動了之后,體內自動的就會分泌快樂激素,他的情緒好了以后就會對很多事情產生興趣,所以還要注意孩子良好情緒的培養。
4、鼓勵孩子,提高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鼓勵,當他們面對一件事情時,心態會存在多種多樣,有的孩子不敢去嘗試,只能在一旁看著;有的孩子,卻恰恰相反,他們敢于嘗試和動手,極具自信心。
當家長發現孩子做事情沒興趣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勇敢的去嘗試,做些自己喜歡的或者沒有經歷的事情,從而刺激孩子的思維和情緒,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點。
5、教會孩子定期正面反饋
如果孩子不會定期反饋,家長可以制定好規則和制度,教會孩子如何進行有條理的反饋。這樣,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時,即使家長沒有全程進行監督,那么,也可以通過孩子的反饋信息中,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和優劣勢,從而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和思路。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