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發現自己的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也不能自己獨立穿衣、洗澡,其中也不僅僅是因為家長的過度寵溺,其中必定還有其他的原因,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對孩子過于溺愛
這種情況多出現于獨生子女家庭,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全家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這個孩子身上,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漸漸的就養成了孩子過于依賴大人的壞習慣,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在生活上往往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不能妥善照顧好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
2、斥責多過鼓勵
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喜歡斥責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所以想要通過罵聲來不斷的勉勵孩子。可沒想到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給孩子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畢竟孩子在幼年時期,他們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一旦被父母抨擊之后,他們就不知道接下來到底該怎么辦了。
3、玩物喪志
現在的生活物質越來越豐富,年輕人、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娛樂方式,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網絡上消磨自己的時間。大家可以在網絡上玩游戲買東西、看一些消息,如果我們一直讓孩子活在網絡當中,那么孩子就會喪失了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么辦
1、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3歲以后,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長的家務勞動中,比如打掃衛生、購物、洗菜、洗碗等。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不要擔心做不好,剛開始時每完成一種家務勞動就要及時表揚,隨后減少表揚次數,避免孩子為了掙表揚或獎勵才勞動的現象。家長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非只是為了孩子開心。
2、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
每晚臨睡前,讓孩子自己將玩具收拾整理好。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準備專門放玩具的地方,那就不要責怪孩子亂放玩具。讓孩子從小養成玩什么玩具拿什么玩具,玩完歸位以及臨時前整理自己玩具的好習慣。
當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家長不用絮叨、啰嗦,他就會將屬于自己的玩具、物品整理好,同時你發現你的家務量就沒有什么了。
3、孩子獨立處理事情
家長應該把一些事情交給孩子去做,家長不應該老是去替孩子做決定。盡管孩子一開始做不好,只要孩子做的次數多,孩子會慢慢有所成長的。
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加支持孩子,讓孩子勇于挑戰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具有不怕失敗的精神孩子,只有不斷的經受生活中的磨礪,才能夠讓自己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