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厭學的現象在現在的社會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可能是由于學生們的壓力增大,也可能是學生們面臨的誘惑越來越多,導致他們面對學習時的心態變得更加的消極;而當家長們面對厭學的現象時往往是有心無力的,我們可以決定孩子受教育的環境,但是我們決定不了孩子努力學習的程度或者學習的態度。那么小學生厭學的表現都有哪些呢?
小學生厭學的表現
1、情緒不穩定
凡是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容易和老師、家長產生對立情緒。他們中的一些人,有的可以表現為興奮過度、躁動不安、容易發脾氣;有的孩子則相反,他們萎靡不振、膽怯、動作遲緩、做事半途而廢、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觀察問題不仔細、不準確,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較差。
2、對周圍事物提不起興趣
厭學的孩子大多表現出對學習的怠惰,對周圍事物的無感,如上課時,孩子興趣不大,或與他人低聲交談,或是做小動作;教師若在中途發問,他也回了神,回答不上來。
而且他們大多表現出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能不影響正常的課堂紀律也就算不錯了,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抵觸,而跟老師頂撞,跟家長吵架,極其不配合。
3、學習態度明顯變差
如果孩子從前的學習態度很端正,如今的學習態度卻越來越差,甚至被老師要求見家長,那么家長該明白,孩子應該是厭學了。我們要觀察孩子有沒有討厭學習,不喜歡上課,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行為。
小學生厭學時,一旦談到學習就逃避,或者干脆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消極應對。他們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仿佛已經失去了對于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也會經常偷懶,習慣拖延,用其他活動來取代學習,占用學習時間。
4、逃避作業
家庭作業是檢驗孩子課堂成功的必要過程,認真書寫家庭作業有助于鞏固和加深孩子對課本知識理解,也是培養孩子在家主動學習能力的過程。
而當孩子開始把寫作業當完成任務,上課的時候不專心聽講,重難點不肯動腦,家庭作業遇到難題時往往拖拖拉拉,投機取巧,或者抄同學作業,或者網上找答案,應付了事。當這些行為出現時,我們需要考慮孩子是否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