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對于父母的教導總是很容易就會有不耐煩的心理,他們總是覺得父母的那些教誨是啰嗦的乏味的,那自然就不會聽話了;而孩子的這種不聽話會給父母帶來不小的困擾。對此,父母們是絞盡腦汁的想要走進孩子,引導孩子,那么小孩越說越不聽話是什么心理呢?
小孩越說越不聽話是什么心理
小孩的自我意識是在逐漸發展的,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家長的規范相抵觸。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會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繼而越說越不聽話。
小孩越說越不聽話怎么引導
1、明確孩子的目的和動機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越說越不聽話時,我們都會下意識的認為孩子在發脾氣,在鬧情緒;其實不然,對于孩子做的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明白孩子背后的動機,這樣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而不是一堆大道理的說出來,只能感動到自己。
2、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確保孩子遠離危險的情況下,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間。為了讓孩子遠離危險的東西,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便是為他提供其他的替代品,同時給他設立一定的規則,對他的探索進行一定限制,因為此時的孩子對可觸摸與不可觸摸的東西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
家長可以主動提供一些有趣的物品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把精力集中于可滿足探索需要的活動中。這樣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滿足了他渴望動手試驗的愿望,孩子一定是大為開心的。
3、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信任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出發點都是好的,但是往往說出的話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舒服、不信任、攻擊甚至威脅,這樣的方式孩子是很難接受的。
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是非常深奧的學問,尤其是有反叛行為的孩子,所以家長要多采用信任的語言和孩子交流對話,使孩子充分意識到父母的善意和付出。
4、多表達愛意,不猜忌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這不是孩子想要的愛,他們想要的愛是無條件的;無論孩子成績好壞,長得丑與美,都會愛孩子。
愛可以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任何問題,很多父母不善言談,總喜歡把愛藏在心里;其實,愛是需要說出來的,經常向孩子表達愛,示范愛的語言,孩子才會感受到良好的家庭氛圍,才會理解家長的行為舉止,感受到自己對于家庭的重要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