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在學校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好數落、責怪孩子,你要給足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保護好孩子的內心。接下來我們來具體分析孩子在學校情緒不好怎么辦的問題吧。
孩子在學校情緒不好怎么辦
1.語言溝通
孩子需要傾訴和理解,傾訴能化解他們的煩惱。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象、體驗孩子的感受,孩子遇事時要讓他們談談心中的感覺。讓孩子平靜地講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幫助他們。
2.給孩子發泄不滿的機會
孩子在需求得不到滿足時的哭鬧,父母不必強行制止,此時應該讓孩子的滿情緒得到發泄。然后家長再讓孩子說出他的不滿,適當地發脾氣或哭泣也有利于孩子心理上的放松。
3.做孩子的積極傾聽者,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受傷情緒
父母要做孩子的積極傾聽者,不需要跟在孩子后面批評責怪老師的不足,因為老師也是人,老師每天面臨幾十個孩子的工作壓力非常大,是人就一定會有錯誤,以免加重孩子和老師的對立情緒。
父母只需要用贊同的口氣表示對孩子的低落情緒的理解,并可以和孩子交流了解這件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
如果是孩子上課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和同學說話引起的,可以等孩子情緒平靜以后和孩子一起玩“我是小老師”的情景游戲。孩子在臺上扮演老師,家長在臺下扮演孩子講話做小動作,聽過換位思考,孩子可以理解并加以改正。
如果是老師不清楚原因錯過了孩子,家長也不要火上澆油,指責老師如何如何不好,孩子如果內心里抵觸老師,可能就會對這門課程有抵觸情緒,不愿意學習這門課程了。
孩子在學校情緒不好的原因
1.從家長方面分析
現在的家庭基本是獨生子女家庭,家里一個孩子,家長十分關注孩子,孩子在學校受到一下委屈,家長有怒氣發泄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孩子年齡小,表述有時不清楚,可能會加深對老師的誤解。
2.學業的負擔逐漸加重,學習生活不像之前那么輕松
初中開始,知識的難度有了質的上升,小學無憂無慮的階段已經是過去式了。隨著學習的壓力增大,更多的時間被放在了學習上,而此時父母的話可能反而會增加孩子煩躁的情緒。
3.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開始增強
孩子們開始變得更有主見,他們會覺得父母和老師并不是完全正確的。因此,伴隨著對父母老師“權威”的“質疑”,孩子會認為自己可能更了解這個世界,因此在很多時候,遇到問題會想自己解決,或是和同齡人分享。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