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經常能聽到家長抱怨:家里有任性的孩子真是讓人頭疼,打也不行,說也不聽,真是拿這孩子沒辦法。面對孩子任性脾氣大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任性脾氣大家長應該怎么做
首先,跟孩子約法三章
有些孩子到了特定的場合就會任性,比如每次去超市總會哭著鬧著要買一些玩具,這時父母可以事先跟他們約法三章。比如規定每次去超市,他們只能自己挑一個50元以內的玩具,守住這個原則,不管孩子如何哭鬧,父母不為所動,他們就會懂得規矩了。
其次,巧用激將法
孩子年紀小,容易沖動,也容易被激將,父母可以利用這一點,比如跟他們打賭:如果一個星期之內不鬧著買新玩具,就算他們厲害。孩子好勝心強,很可能會跟父母對賭,然后自己把任性的特點改掉了。
另外,適當進行懲罰
對于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行的,適當的懲罰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比如孩子任性不吃飯,父母說過了之后他們還是不敢,那么父母就隨他們去,只是規定:不吃正餐,零食一律不許吃。試過一兩次,孩子就不敢再這樣子了。
最后,適當關注和回應孩子的需求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提到:“人類天性至深的本質,就是渴望為人所重視”。孩子發脾氣,是對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應和反饋所做出的“反抗”。所以,給孩子持續的關注與陪伴,他就不再通過發脾氣來表達需求了。
為什么孩子任性脾氣大
第一,孩子自身的原因
意思是孩子已經可以簡單地使用語言及符號來表達外在的事物,并且此時孩子的“自我意識”漸漸萌芽,他們更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
此時孩子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想法,感覺。這也是他們叛逆期的開始階段。因此孩子的具體行為就是不聽管教,任性。
第二,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殺和過分保護
有些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像老母雞護小雞似的整日將子女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連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子女的活動范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
這種過分的保護,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優柔寡斷,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責任心。
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總是主觀地否定孩子的言與行,喜歡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成人化標準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就會將孩子的積極性、上進心盲目扼殺,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無情的摧毀。
第三,父母對孩子的過度約束,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與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溺愛相反的就是父母對孩子過度約束,認為孩子還小,因此什么事情都為孩子包辦,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父母的這種管理方式就恰好激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讓我不,我偏要……這也是致使孩子任性的一大原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