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身為家長看到孩子不想上學,必然會感到生氣,但是用有效的方式解開孩子的心結更為重要。當孩子不想上學時,家長要有技巧的一步一步去引導孩子學習。
孩子不想上學該怎么引導
第一步
先讓自己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跟自己說,孩子只是產生了有些讓他感到糟糕的感覺而已,并不是要放棄學習。把自己平復好了,再去找孩子說話。
第二步
真誠詢問孩子的感受,然后去接納他的感受。這一點很重要,直接決定了你和孩子的談話是否真正進入第三步。
千萬不可以說的話是:“那有什么好難受的,咱們再努力唄!”這樣的話,就是不接納感受的經典例舉。
一旦孩子感到他的感受不被接納,就會在心里說,你不懂我。要知道,有了糟糕感受的孩子是沒有那么大的精神頭向你做出解釋的。
第三步
和孩子討論哪些想法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具體的問話是:關于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呢?
第四步
不要評價孩子的想法,更不可以否定這個想法。“你怎么能這么想呢”“這么想可不對呀”這樣的話都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孩子們要的不是被評價和否定,而是我們引領他們向不同的方向去張望。
第五步
把問題縮小化。有些孩子說我討厭數學,我們就要問他討厭數學的什么。他可能說討厭做題,我們就問,討厭做哪一類的題。
他可能說討厭做大題。我們再問,哪類大題……我們越有耐心深入的問,孩子越會清晰看到自己到底感到有困難的是什么了。
于是,他會跟自己,我不是整個數學都不行,只是其中某一部分需要提高。這樣,原來他以為是西瓜那么大的問題,結果不過就是小芝麻而已,糟糕的感覺就會降低級別了。
第六步
把問題抽離化。孩子遇到學習中的問題或者學校生活中的問題,往往容易把自己和問題混在一起。
第七步
看到問題的功能。例如,當孩子出現人際交往的困境不愿意去學校時,我們要引導孩子意識到,這個困境提醒我們這門功課很重要,我們可以趁還沒走進社會,努力提高能力。
家長在看問題時做到了視角的轉變,孩子便看到一個新的世界,問題的功能就呈現了。
第八步
幫助孩子產生成功體驗,成功體驗可以讓孩子產生自我效能感。會讓他建立起來積極自我信念——我是可以做成這件事兒的。這句內心獨白非常具有力量,足可以抵擋一切退縮和逃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