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發泄情緒的時候其實是他最敏感最脆弱的時候,所以要注意孩子在發泄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沖動傷害到孩子的情緒甚至傷害到孩子的心理。
孩子在發泄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怎么做
1.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
2.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其實不必急于讓情緒消失,要盡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煉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煉。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
3.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們平時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關注過多,但是要知道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4.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于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后再教給處理辦法。
教給孩子管理消極情緒的前提是,我們自己要能從容去對待。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
只有當我們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才能做到不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他的情緒,并且教給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緒。
5.不做情緒綁架
“你那樣做,媽媽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這些話家長應該盡量少說。我們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掩飾。但是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
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
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不好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教給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我們家長也要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6.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對于消極情緒,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辦法,這樣有利于化解情緒。對于積極情緒,則盡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去感受。好事,有時分析太多,好的感覺反倒沒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