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經常沉溺玩手機游戲,有可能是跟著父母學會的。因此父母,自身一定要進行檢討,少拿著手機玩游戲,這樣才可以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青春期的孩子喜歡玩手機怎么辦
1、建議家長不要過早給孩子配手機
雖然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手機已經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孩子還在上中學,并不適合攜帶手機,對于青少年來說,無論是從學習方面,還是身體健康方有,都不宜配帶手機。中學生的主要目標就是學習,配帶手機,不僅會使孩子學習成績下降,還會使孩子學到許多不良行為,為了避免這一切問題,建議家長不要給青少年配手機。
2、電視可以代替手機
如果說不給孩子手機,會導致孩子出現信息差,那電視機完全可以作為傳播媒介,也可以獲取很多知識,如果說孩子需要拔打電話之類的功能,父母可以給孩子配一個電話手表。
3、家長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學習時或者平時在家時,父母就不要在家里一直玩游戲,家長要給孩子做出榜樣,要有節制,最好的方式是可以把手機放一邊,和孩子多進行互動。
4、家長要學習有關網絡知識
最好能學會上網,這樣才能正確指導孩子使用網絡,否則,無法與孩子溝通,對其進行有效指導,更不能說服孩子。平時家長要注意收集關于網癮方面的新聞報道或案例,與孩子進行交流研討,對孩子起到提醒或警示的教育作用。
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手機的不良影響
厭學情緒:過度沉迷手機,特別是虛擬世界,會使青少年對現實世界產生反感,逐漸產生厭學情緒,不愿意上學,也不愿意做功課。
孤獨感和自卑感:如果青少年過度關注手機上的內容,會忽略與家人、同學之間的交流,導致孤獨感和自卑感。接觸到遠離自己的事物,也會更容易產生自卑感。
睡眠不足:晚上不睡覺,抱著手機玩到凌晨一兩點,這種不規律的作息會導致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和學習能力。
焦慮和抑郁:長時間玩手機會使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更加突出,例如焦慮和抑郁。特別是當他們被別人打斷玩游戲或被阻止使用手機時,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不安、心情沮喪,甚至跟父母發生沖突。手機成癮的青少年患抑郁的風險要比一般孩子高。
沖動和缺乏控制力:手機成癮的青少年更容易產生沖動情緒和行為,控制力也會降低。這不利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對自己的規則意識的約束。
青春期的孩子有什么特點
1、自我意識逐漸清晰,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自尊心也在逐漸增強。
2、求知欲越來越強,喜歡追求新奇和有趣味的事物。
3、但對事物認識能力不足,處理問題比較簡單、片面,容易受壞人利用和沾染不良嗜好。
4、自我控制力比較差,情緒不穩定。
5、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有迅速長高、身體變結實,出現第二性征等情況。但隨著性器官的發育成熟,性意識逐漸增強,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或者產生欲望和沖動。
需要適當正確的教育引導。這需要學校和家長互相配合。
6、對家里人總是敵對,而對外面的一些朋友同學反而更親近。此時如果結交好伙伴,可互相鼓勵;相反若結交不好的人,則產生不良后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