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內向膽小的孩子,在社交發展上有所滯后,表現在不太愛和別人打招呼,甚至是對熟悉的人也不親熱。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特別渴望和別人玩,一旦有機會玩熟了,就特別熱情,孩子本身是有很強的交朋友動機,只是不會社交的技能。那么,孩子不愛表現自己的原因
有哪些呢?
孩子不愛表現自己的原因:
1.每個人都先天具有特定的氣質:有的內向文靜,有的外向活潑。孩子也是一樣。孩子在人多的場合不愛說話,可能是孩子的氣質是比較內向的。
2.孩子從小到大都不愛表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孩子不夠自信。通常,孩子最初不敢參與活動,這樣容易導致他在遇到機會時退縮,從而失去機會,進而能力得不到鍛煉,所以能力難提高,最終造成孩子遇事更愛退縮的消極的循環。
3.孩子在家里不是那么內向并有點暴躁,這是因為孩子對外不能充分表現自己,較少獲得關注和滿足,所以內心就更為敏感。因此,他會在熟悉的人和環境中表現得有些暴躁。
4.孩子的行為受情緒影響很大。
表現欲也是一種情感反應,孩子情緒好的時候或聽到夸贊的時候,可能就有表現的欲望。而情緒不佳的時候,就不愿意表現了。所以父母需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多陪伴多觀察多交流,不要在孩子不高興的時候還堅持讓他表演節目。
5.孩子的很多行為表現是階段性的。
孩子的很多行為表現是有階段性和反復性的。可能有一段時間孩子非常活躍愛表現,而過一段時間又變得安靜不愛說話。這個階段如果平穩過去了,孩子可能又愛表現了。但在這個階段,如果父母逼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反而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真的不再表現了。所以,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因滿足自己的面子而強迫孩子,這個階段會很快過去。
6.與孩子做正面的引導和溝通。
孩子這個階段的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父母或周圍人的評價。如果孩子本來是愿意表現的,但因為某一次受到了嘲笑或責備,那么孩子可能就會覺得自己的表現也許很可笑或很糟糕,對自己的評價就會降低,從此變得不愿表現了。所以平時里要注意對孩子做正向引導和評價,不要覺得孩子小,隨便一個評價或玩笑都沒有關系。如果孩子有心結,父母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和疏導。
總之,孩子不愛表現的行為背后,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原因。但無論如何,爸爸媽媽只要“懂得”,就不必焦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