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生活中,我們總聽聞家長充滿抱怨,自家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試圖想和孩子好好溝通,但孩子們卻總是很抵觸,或者隨意敷衍一下。看著孩子們學習成績逐漸下降,家長們十分擔憂,但卻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去和孩子交流;一旦和孩子交流時,孩子們很容易急躁甚至叛逆,語氣也不友好,那么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呢?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
1、眼神和肢體交流
眼神可以表達出人內心豐富的感情,以及人體其它肢體語言所代替不了的部分,例如:自信、關懷、憤怒、勇敢、寬容等各種含義,它是一種無聲的信號。當你和孩子交流時,也許孩子聽不懂你講的道理,但是他能讀懂你眼神傳遞的信息。溝通不只限于言語上的溝通,也可是肢體和情感上的溝通。在孩子傷心的時候,沒有什么能比一個擁抱對孩子的情感安撫上來得更直接更親切。
2、放低身位
這里的身位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指物理上的高度,另一個是指態度和關系上的高度。做個實驗,父母雙方面對面站著,爸爸或者媽媽其中的一方蹲在地上,站著的一方用非常高傲的態度訓斥蹲在地上的那位,比如“今天你怎么把房間弄的那么亂”?
然后請蹲著的那方思考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不是會有害怕、恐懼、不想溝通、逃避等感受?同理,當我們會孩子斥責時,孩子也是同樣感受。
3、先聆聽,認同孩子的感受
交流的本質是雙向的,而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我們總想著成為強勢的那方,特別是在父母生氣的時候,耳朵會處于自動過濾的狀態,過濾掉一切孩子說出的那些我們不想聽的東西,然后開始以家長身份對孩子進行問責。
無論是和孩子一起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或者是做情感溝通的時候,家長都應該做到多聆聽,讓孩子表達完自己的感受,從而才可以進一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4、少一些欺騙,恐嚇
這是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不懂事時經常說的話,通常立即見效,因為恐嚇和欺騙是最直接逼迫幼兒做原本他們不想做的事情的方式。會造成孩子對溝通目的暫時性退讓,一旦孩子發現父母說的和真實情況并不相符的時候,將會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使得而后的溝通變得更難。
5、常和孩子一起游戲或交談
家長每天要分配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或玩耍時,要用正確的語言,文明禮貌的語言和孩子多交談,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用語習慣。通過與孩子一起玩耍、游戲,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氣以及能力的成長。
孩子生氣拒絕溝通怎么辦
方法1:孩子在不斷成長,做父母的也不能一成不變,原地踏步。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在孩子的身上,要學會自我成長,與時俱進。父母在孩子成長的同時,自身也要不斷學習成長,做孩子的引路人。
方法2:提出具體的請求。這里需要搞清楚請求和命令的區別,人們聽到命令,就會感到強迫,要么不甘心地服從,要么反抗。如果父母提出某種請求,孩子不答應,父母就大發雷霆,那這就不能算是請求,而是命令。
方法3:我們跟孩子交流時,要用平靜和令人信服的語氣,這樣,孩子會接受我們的意見。信任和尊重來自誠信和真誠。我們不要因為想讓孩子好受而說違心話,因為孩子能夠覺察父母的心意。
方法4:溝通向來都是雙方的事情,家長不能只讓孩子一直說,家長也要主動跟孩子說。不管是日常生活當中的事情,還是工作當中的事情,家長都可以放心地告訴孩子,哪怕他們聽不懂,他們也會努力地去理解。
孩子做事不走心怎么引導
第一、家長應判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且應認真分析孩子的情況,照到合適的培養方案。通過鍛煉或游戲,孩子的專注力能夠改善,所以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一塊玩鍛煉專注力的游戲。
第二、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孩,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比如規定寫作業的時間及玩耍時間,如果在規定時間完成作業,家長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養成學習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第三、凡事要引導孩子冷靜、從容面對,不焦躁,不虛浮,鼓勵孩子對每一件事都踏踏實實地做,一次做不成的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耐心累積達成目標。
第四、如果家長本身也有浮躁的毛病,孩子難免會手影響。所以,家長要盡量調適自己的心理,在生活細節上多反思總結自己,發現并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一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的良好形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