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怎么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問題?如果你是老師你就會發現,越是學習好的家長,就越是喜歡跟老師溝通。反而越是學習差的家長,越是不喜歡跟老師打交道。往往是老師不主動聯系,他們也不會給老師發信息,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
怎么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問題?
1、要學會多表揚老師
在與老師溝通時,肯定是要先說好聽的,多表揚一下老師,這樣整個溝通的過程都會很愉快。
當然,表揚也是需要技巧的,不要干巴巴地說什么“孩子最喜歡你”、“夸你最漂亮”啊,這些表揚不走心。最好的表揚方式是抓細節,細節最能打動人心。比如說“孩子前幾天看你感冒了,還給你畫了一幅畫,盼望你早點好”、“你上次讓他幫你發卷子,他特別開心”……這些抓細節的表揚才會讓人感覺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簡單地說好話。
2、不摻雜個人感情的描述孩子問題
光表揚不是目的,畢竟我們來跟老師溝通的目的可不是來說好聽的,我們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孩子問題上。
對于孩子的問題,我們要盡量不摻雜個人感情的客觀描述,而不是帶有主觀的臆測。多談個人做了什么,而不要說要求老師做什么。比如說孩子數學不好,就談談孩子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自己在家又做了哪些,而不要說老師什么不關注孩子,沒有重點照顧,也不要說讓老師做什么。
這時其實不用父母要求老師,老師自然就會主動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而且對于父母的做法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合理的就繼續保持,不合理的就改善。同時,老師也會主動介紹自己在學校里做里哪些工作。
那對于老師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那家長難道就不說了?
當然不是,對于老師,家長也是客觀地描述現實,而不是主觀的評價。
比如說老師過度懲罰孩子寫作業,我們不用評價老師這種做法好壞,只需要告訴老師上一次因為懲罰他寫作業寫到了12點。老師不是傻子,他自然能聽懂家長說這話的意思,會主動跟家長解釋,并會以后注意的。
3、積極配合老師
溝通的最后,家長跟老師就會針對孩子的問題得出一些具體的執行辦法,這時需要的就是父母表達出積極的配合意愿,家校合作,擰成一股繩。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錯誤方式:
1、指責老師
指責老師應該是情商最低的表現,沒有一個人喜歡被別人指責,當然老師也不例外。
一旦父母開始指責老師,溝通的主題就變了,雙方就成了敵人。
首先,老師會從情感上開始討厭家長,不喜歡再跟父母溝通。因為他們怕指出問題,再被父母指責。
其次,老師會反駁家長,證明自己的正確性,而父母則會反駁老師,證明老師錯了。但是我們要記住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糾結誰對誰錯。即使家長對了又怎么樣?老師錯了,孩子問題就解決了?
2、試圖控制老師
隨著現在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教育理論,也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的甚至說他們比老師更懂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與老師溝通時,就想糾正老師的做法,讓老師按照自己的思想來教育孩子,這是大忌。
比如說,有的家長告訴老師,不要批評我家孩子,我就想要快樂教育;還有的告訴老師,老師布置作業太多了;再有的家長想讓老師給自家孩子調座位……這一切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這屬于越權,無論父母的方法多正確,都會引起老師的反感。就像父母教育孩子時,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偷看他們隱私一樣,出發點再好也不會受孩子歡迎。
年底家長會,父母跟老師溝通孩子問題時這樣說,老師更喜歡
3、隱藏信息
很多家長好面子,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在與老師溝通時,不坦誠,故意隱瞞一些信息。比如說孩子在家明明總是看電視玩手機,但是當老師問孩子平常在家干什么時,父母卻說很好,一切OK。
隱瞞信息就容易誤導老師,使得老師對父母、對家庭、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偏差,導致老師會采取錯誤的教育。
4、把責任推給老師
以前的家長,喜歡讀老師說“孩子交給您了,不聽話就使勁揍”,現在說這樣話的家長少了,但是類似做法的家長卻不少。他們的理念就是“孩子交給你了,要打要罵隨便你,盡量不要找我”。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
看看現在經常爆出來的作業問題,很多家長不是想著怎么配合老師,而是千方百計地想推卸責任,把自己摘出來。只要不麻煩自己,孩子隨便老師折騰。但是只要一牽扯到自己,就立馬跳出來,指責老師。這種完全指望老師的思想,注定不會受老師的歡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