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的眼中,老師總是有很多不公平的行為,或許正是因為這些誤會,孩子開始不喜歡某個老師,甚至討厭老師教的科目。這種現象的出現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孩子的錯覺,有的則是老師采用一種教育手段,公然偏向哪一個學生的情況很少見。因此,父母不應該在孩子一有情緒時就誤解老師的一番心意,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責老師,應該講究技巧。那么老師對孩子有成見怎么和老師溝通呢?
老師對孩子有成見怎么和老師溝通?
一、讓老師看到家長對孩子的關心。
有些家長由于孩子“不被老師喜歡”,心里也對老師產生了抵觸,不愿意和老師有過多的接觸。其實,這樣做只會讓老師覺得家長不關心孩子,從而生出“孩子的父母都不管孩子,我一個老師這么上心干什么”的想法。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家長要注意保持和老師的溝通交流,讓老師看到“這個家長對孩子真負責”,從而對教育孩子增加信心,更有動力。
當然,家長也要注意和老師交流的頻率,過于頻繁會影響老師的休息或者正常工作,反而讓老師心生反感,我的建議是一個月一至兩次即可。
二、多向老師反饋孩子的優點。
老師對孩子有成見,很有可能是因為只看到了孩子表面上的一些行為,不了解孩子的真正動機,而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的心理和動機更為了解,因此,在和老師溝通時,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某些行為予以“解釋說明”。
同時,老師一般只能看到孩子的部分行為,對孩子的了解并不全面。此時,家長可以多在老師面前提一提孩子的優點,讓老師看到孩子的長處。
三、不在老師面前吐槽家庭問題。
比起老師,孩子的父母和家人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長要將家庭成員的一些負面行為全都告知老師,比如說“父母總吵架”“孩子爸爸從來不管孩子”“爺爺奶奶特別溺愛孩子”等等,這樣的吐槽只會讓老師覺得孩子的家庭問題很多,甚至使得家長的形象也變成負面的,從而使老師喪失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四、適度提醒老師關注孩子的心理。
很多時候,老師的關注點都在教學上,忽視了孩子的心理,但其實,老師都是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對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征是有一些了解的。
因此,家長可以在和老師溝通時,適當地提醒一下老師,“孩子是不是處在叛逆期?”“是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等等,引起老師對孩子心理的關注,而不是僅僅關注孩子的一些表面行為。
這樣做能夠讓老師對孩子的負面行為進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感性的認知上。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