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孩子班主任溝通的技巧?作為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經常要和老師打交道,不要錯誤地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情。至少,你要向老師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時的情況,協助老師教育好孩子。
和孩子班主任溝通的技巧?
一、了解最需要溝通的事。
有時候家長想要和老師溝通,但是不知道應該問老師什么問題。所以在溝通前,家長要做的是先了解自己最需要溝通的事。
通常家長最關心的是這四類事:
1、孩子在校的安全問題,比如孩子有沒有磕傷碰傷,有沒有被同學欺負。
2、孩子在校的適應情況,比如孩子有沒有哭鬧,孩子最近的情緒如何。
3、孩子的學習內容、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比如今天都上了哪些課,孩子的作業完成得怎么樣。
4、老師的教學水平、負責程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比如老師有幾年教學經驗,要求是否嚴格。
確定自己需要溝通的事,我們就可以問出具體的問題,老師也能更有針對性地回復問題。
二、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
很多家長不喜歡找老師溝通,主要是自己有心理包袱。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表現不好,怕老師怪自己;有的家長擔心自己跟老師意見不一致,容易起沖突;還有的家長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低,不敢去見老師。其實老師跟家長一樣,都是普通人,家長要學著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
想要做到放松,我們首先要調整自己的認知,相信老師工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其次,要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無論什么情況,都要做到冷靜對待;最后,要積極行動,大方自信地去見老師,用平等的態度跟老師交流。沒有了心理負擔,溝通就會變得更輕松。
三、找到最佳溝通時機。
有的家長說,我想找老師溝通,但是,給老師打了一上午電話,他都不接啊!這位家長的問題,在于沒有選對溝通的時機,上午老師一直在上課,這個時候打電話給他,他當然沒有辦法接電話。
因此,有了溝通需求,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最好的溝通時機通常有五個:一是開學第一天,家長可以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二是接送孩子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在校的情況;三是晚上,老師下班之后,但家長要注意提前打招呼,不能占用老師太多私人時間;四是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家長可以多提問,請老師解答;五是老師家訪的時候,家長可以跟老師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好溝通需要時機,選對溝通時機,是有效溝通的良好開端。
四、選擇自己擅長的溝通方式。
有人覺得自己嘴笨,不會說話,不知道怎樣跟老師溝通。這種情況可以學習下面這位家長的做法:陽陽媽媽想了解陽陽在學校的情況,但是她說話口音很重,不好意思跟老師當面聊。于是她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想問的問題,寫成一封信,接孩子的時候給了老師,老師看了后,在信上進行了回復,第二天再還給她。
所以,只要肯想辦法,我們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擅長語言溝通的家長,可以找老師面談或者打電話,擅長文字溝通的家長,可以給老師寫信、發微信。在找老師溝通前,我們要先想好用什么方式來溝通,選擇自己擅長的溝通方式,溝通會更有效率。
五、坦誠溝通,達成共識。
不少家長跟老師溝通后,經常會覺得沒有效果,其實問題就出在雙方沒有達成共識。想要跟老師達成溝通共識,家長可以試試這么做:首先,客觀地陳述孩子的情況,給老師提供詳細的信息,甚至可以準備一份問題列表;接著,向老師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請老師談談孩子的現狀,說說他的感受;最后,雙方共同研究問題,找出真正的原因,商量合作解決的辦法。
有了坦誠的溝通,我們就能很容易地跟老師達成教育孩子的共識,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六、家長在溝通時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你一定聽說過這樣的事,孩子闖禍了,家長被老師請到學校,結果沒說幾句,家長和老師吵起來了,辦公室鬧得雞飛狗跳。所以,溝通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在跟老師溝通時,我們需要牢記三個“不要”:不要鉆牛角尖,不要歪曲事實,不要人身攻擊。如果感覺到自己要發火了,可以趕緊用深呼吸或者是喝水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良好的溝通需要理性做基礎,心平氣和地進行對話,才能解決問題。
七、注重溝通的細節。
注重細節的溝通才是最有效的溝通,要讓溝通產生效果,就要注意溝通的各個細節,想完成一次更有效率的溝通,我們需要注意這五個細節:
1、提前理清思路,避免出現說著說著跑題了的情況。
2、穿著表現要得體,說話語氣平和,語速不要太快,溝通過程中時常用目光注視老師,讓老師感受到被尊重。
3、態度誠懇,情緒冷靜,多讓老師表達意見。
4、當雙方看法不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老師的工作。
5、不要在老師面前打罵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