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犯錯了,你的做法是什么呢?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孩子認錯的態(tài)度。家長需要懂得使用正確的態(tài)度教育孩子,對孩子也會產(chǎn)生較好的教育效果。那么作為家長的你,是選擇做遇到問題就對孩子打罵的家長?還是遇到問題回去解決的聰明家長呢?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
1.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當別人發(fā)表言論時,要學會傾聽而不應該隨便打斷別人的話。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會有缺陷,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不應該嘲笑別人的缺陷。
教育孩子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要多幫助那些有先天不足的同學,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禮貌修養(yǎng)。你的一句玩笑話,可能會在他人身上留下抹不去的傷疤。
2.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當孩子出現(xiàn)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不應該用道德標準去認為孩子的品質(zhì)出現(xiàn)問題,因為也許孩子的年紀不足以讓他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拿的道理,如果孩子確實需要那個東西,那么父母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去滿足他。不拿別人的東西也是最基本的禮儀。
3.學會遵守規(guī)章制度。我們都知道,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人人需要規(guī)矩,社會也需要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的社會必將陷入一片混亂,若是人不遵守規(guī)矩,也必然走上錯誤的道路。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應該要教育孩子尊重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讓孩子從小形成好的習慣,有利于他長大與社會融合。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因此讓孩子形成尊重規(guī)矩的習慣的前提是,父母以身作則,遵守規(guī)矩。
4.對待孩子,信任是第一位的。家長對于孩子的控制都是源于恐懼和不信任。因為不了解孩子的思維模式和行動方法,所以無所適從,總是擔心孩子。每個孩子的天性都是美好的,我們要做的是去認識孩子、了解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信任孩子。
家長要做的干預不需要太多,只要在必要的時候加以指導即可,不能總是事無巨細地橫加干涉。一旦家長對孩子有充分的信任,孩子也能感受到這種信任感,就會更有自信、更容易向家長袒露心聲。健康的家庭親子關系也會就此形成。
5.家長應當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孩子天生是向往自由的,這種天性不應當被束縛。孩子的可能性是無限的,他們面對的世界無限寬廣,一切皆有可能,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擁有足夠的空間。
具體到家庭教育之中,給孩子自由意味著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傾聽孩子的想法,多溝通、多協(xié)調(diào),達成親子雙方的和諧。
6.愛是親子關系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家長應當對待孩子的最重要的態(tài)度。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愛要表現(xiàn)出來,也要說出口來,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
一旦孩子感受到家長對待他(她)的態(tài)度是不愛,就會陷入失落,進而產(chǎn)生逆反。孩子是期待愛的,也是對家長充滿愛的,這一點上需要互相契合起來。
最后,我想每一位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聰明的家長就會懂得采用正確的態(tài)度。因此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千萬不能心軟,家長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將決定孩子的人生發(fā)展道路,也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