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為什么家長不應該讓孩子玩手機?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孩子初次接觸手機的最低年齡在不斷刷新。手機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手機也給年幼的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面對孩子對不讓自己玩手機的疑惑,我們應該怎么回答呢?
為什么家長不應該讓孩子玩手機:
1. 孩子的自制力較弱,稍不注意很容易沉迷手機,繼而影響學習即便有一定自制力的成年人,在手機面前也未必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手機的使用時間,刷起微博抖音也會停不下來。更何況是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呢?一位小學老師反映,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兒、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80%都有愛玩手機、看電視過多的習慣。
所以,孩子一旦拿起手機,如果家長不加以管控的話,孩子便會不知疲倦的玩下去。
2. 孩子長時間盯著手機,不僅影響視力健康,還容易得干眼癥、青光眼等手機等電子產品有輻射,長期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對眼睛。一旦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以上,就會加重近視的風險。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屏幕造成的。
3. 長期沉浸在手機里,會對孩子的注意力形成不良的影響。雖然孩子在玩手機時很專注,可是這種專注屬于“被動注意”,是孩子被手機里的新鮮事物吸引住。可一旦離開手機,孩子的“主動注意”會很弱,長期以往,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在今后的學習中也會產生問題。
華盛頓大學有項實驗證明:孩子從10個月起,每增加1小時看電子屏幕的時間,7歲時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就增加10%。來自電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適應了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態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
4. 長期接觸虛擬世界,孩子的社交能力、認知和創造能力會變差;經研究表明,過早接觸手機將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大腦發育。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如手機,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長期沉浸在手機里,除了對孩子的眼睛、耳朵帶來傷害外,也容易讓孩子性格變得孤僻,不愛與外界交流,容易活著虛擬的世界里。在我國,因為沉迷手機而患上“網絡孤獨癥”的15歲以下孩子越來越多——在手機里自己是風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現實中,卻個性懦弱、心理脆弱,極易因為一點小事就走上極端。
5. 手機上的信息好壞參差,辨別能力弱的孩子很可能誤入歧途。
網絡上的信息五花八門、良莠不齊,手機行騙、網絡行騙屢禁不止,孩子年齡較小,判斷力不足,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如果讓接觸過多信息,容易給他們帶來危險。
當孩子想玩手機時,家長應明確沉迷手機的危害性、做好行為榜樣,先從家庭環境和親子關系入手,改變我們和孩子溝通的態度,改變我們陪伴孩子的方式,用愛填滿孩子內心的空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