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家庭教育里,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父母對孩子可以什么都沒有,但是一定要有耐心。那么,當家長對孩子沒耐心容易發火怎么辦呢?
對孩子沒耐心容易發火怎么辦?
1、紓解情緒的“標”。
性格沒有好壞,情緒也沒有好壞。只是會有不同的心情,小孩和大人一樣,不是天天都開心,也會生氣、會沮喪、會發脾氣。
有情緒很正常,一個正常的人都會有七情六欲,都會開心高興,也會暴躁發脾氣。
重要的是怎么控制情緒和緩解情緒。
當幼兒發脾氣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共情和接納。大人常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是,不理解孩子的情緒,阻止孩子表現情緒。
當孩子搭好的積木不小心坍塌時,當孩子撿到的小石頭被丟掉時,都會引來孩子情緒的爆發。
家長要做的就是將自己代入孩子的世界,想想自己辛苦起草半天的材料還沒保存,電腦突然死機了,想想自己好容易收集的手辦找不到了,同樣會崩潰。
所以,面對孩子的情緒,首先要做的就是共情,充分理解和接納,然后才是引導孩子轉念,幫助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
2、紓解情緒的“本”。
我們看孩子發泄情緒,其實是像照鏡子一樣的,引起孩子情緒的點,還有孩子發泄情緒的方式,都是從父母身上模仿的,從孩子身上,很容易追溯到情緒的源頭。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而發脾氣的時候,你會看到孩子的脾氣會反彈,他會按照你的爆發模式爆發給你看,你仿佛會看到一個迷你版的你在發脾氣。
因此,管理情緒的根本在我們自身,只有我們從源頭治理自己的情緒,全家的情緒問題都會不治而愈。
3、治愈自己。
首先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因此,我們只有放下“完美”這個執念,才能保持一顆平衡的心態。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許我們做得不那么好,但我們已經在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在愛孩子。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才能接納自己。
堵不如疏,如果能發現自己的情緒按鈕,那么就可以引導自己改變不合理的信念和認知。正常的壓力不是壞事,對事情的合理安排也是正確的。
當你解開心結的時候,你只要多放手就好,相信自己的孩子,也相信自己的家人。
4、治愈技巧。
一種方法是避開特殊情景,回避情緒按鈕被觸動。提前和家人溝通,比如說我不喜歡被埋怨,希望家人說話時注意這一點。
一種方法是緩解壓力。相同情境下,不同壓力水平會導致不同的情緒反應。當有壓力的時候,我們可以給自己放放假,刷刷手機,去跑步,去聚餐,總之讓自己放松。控制情緒三個步驟:停止、放下、深呼吸。
還有,不要強求改變別人,把希望別人改善的目標放在自己身上,看看是否合理,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那么先提高自己吧。
女性在家庭氛圍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當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全家都晴朗,當媽媽陰郁的時候,全家都陰天,當媽媽暴躁的時候,全家都打仗。
所以,我們盡可能地和自己和解,和原生家庭和解,讓媽媽心情好一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