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
大部分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帶孩子去一趟超市,結賬后發現,他手里拿著沒有付款的小玩具。或者是去公園玩,等到回家時,孩子的兜里有其他小伙伴的玩具等等。小朋友這樣偷拿東西,家長都會很擔心害怕,那么此時就要做好正確教育,引導孩子改正不良行為。
小朋友偷拿東西怎么正確教育
1、理解孩子
孩子對于沒有見過的,或者是喜歡的東西,肯定會有十足的興趣。當成人見到心儀的物品時都想買回家,更何況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應該用什么樣的正確方式得到,是買還是借。他沒有這個意識,他只知道我喜歡就要拿回來,不管別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屬于正常的心理范圍。
2、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02-21 閱讀全文>
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的品質要從小培養,作為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舉止,如果發現一年級小朋友偷偷拿別人東西,不要急著生氣,有的孩子未來避免家長的懲罰甚至會撒謊抵賴,因此發脾氣是起不到作用的,那么家長應該怎么教育孩子呢?
一年級小朋友偷偷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對家中的物品進行“所有權”確認,讓孩子先分清楚哪個物品屬于誰,接著在物品上標上姓名或做個記號,并訂立規則:未經本人許可,任何人不能使用或拿走他人物品。然后,父母要親自示范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誰是該物品的“所有權者”。
當家長發現,這件東西并不屬于自己家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有了某種意義上,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但是不要發怒,也不要生氣,首先鼓勵孩子,把事情的經過和真相,說出來。
當孩子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愿意陪你一起,把這個東西還給小朋友,因為她的東西弄丟了,肯定會哭鼻子的,通過誘發孩子的內疚感,從而讓孩子對于“受害者”產生同情。
告訴孩子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受,但這個做法一定是不對的,這是原則問題,不被允許,但自己對孩子的愛和關注不會減少。和孩子談一談,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承擔責任,鼓勵孩子面對后果。
12-08 閱讀全文>
在孩子小的時候,大多沒有很強的物權意識,完全憑照自己的喜好形勢,看見喜歡的東西就直接下手,所以當家長看到小朋友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反應不要太激烈,否則要不然很有可能就會強化孩子“偷”的概念,給他們的內心造成不良的影響。
小朋友偷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討論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事情,孩子會感到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失去了自尊,會感到羞恥,很容易讓孩子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唯唯諾諾。
2、孩子行為對錯,父母的價值觀會給孩子提供標準,所以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哪怕是一針一線,也不應該拿別人的。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
3、如果孩子的東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別處拿的,事發后家長必須監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歸還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須是當面還,不能偷偷地放回去,這樣能讓孩子認識到這一行為的性質和相應的后果。
4、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03-01 閱讀全文>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孩子就是一切和希望,因此傾注了全部的關心和愛護,但是這樣的做法不對孩子加以引導的話,很有可能讓孩子養成喜歡占東西的習慣,不允許別人觸碰,還會出手搶奪,這樣的現象甚至會持續到孩子上初中為之。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觀念,共同進步。
小朋友搶東西怎么教育
1、家長在面對孩子爭搶東西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自己要冷靜。家長可以站在旁邊冷靜觀看,在可控的范圍內,不強行干涉孩子的行動,讓雙方自己解決,孩子也許會自己想辦法化解矛盾。孩子們其實就在一次次試探和挫折中,學著怎么和別人交往、學會如何在社交中建立彼此都舒服的界限感。
2、如果孩子看到別人的東西想要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拿另外一個孩子喜歡的東西給他,讓他不再去關注別人的東西。當然這一招不能經常用,要用在孩子提出不合理需要時,因為用的多了,就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沒有正視他的需求,戲弄他。
3、引導孩子想要獲得別人的東西之前,需要先征得對方的同意。當發現孩子有動手搶別人東西的欲望時,要及時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之前需要先征得對方的同意,而不是粗暴地阻止孩子,或者給孩子扣上“霸道”“不懂分享”的帽子。
4、而當孩子被搶時,大人不能強求他“大方”。否則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思維定勢,漸漸形成優柔寡斷、不敢反抗、不會拒絕的性格。甚至必要時,你還應該做孩子的保護者。
12-09 閱讀全文>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家長們都會認為應該是天真爛漫,活潑開朗的快樂生活,但是往往會有一些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壞毛病,而孩子偷東西也是家長經常遇到的教育問題,那么家長面對小朋友偷東西怎么教育才好呢?
小朋友偷東西怎么教育
1、先了解孩子這樣做的背后原因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時,都會直接對孩子發火,其實家長更應該耐心地向孩子了解前因后果,而不是部分青紅皂白的去責怪批評。大部分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使用暴力的手段,不僅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且還會給孩子留下童年陰影。
2、培養孩子歸屬意識
如果家長不去培養孩子的歸屬意識,很多孩子就會自己喜歡就會拿走,而他們并不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理解什么叫做東西的所屬權,最好是讓孩子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這個問題,有了代入感,孩子理解起來也會更簡單。
09-05 閱讀全文>
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很常見,這是因為孩子不了解物權意識,更不知道拿他人物品是需要別人同意的,只想著私自占有,不考慮任何后果。當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時,父母的做法非常重要,將影響他之后待人處事的方式。
小朋友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
1、及時處理孩子的問題讓他認知對錯。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偷拿東西覺得孩子太小,就不以為然。長期如此孩子長大后會養成小偷小摸的壞習慣。發現問題家長要及時處理,讓孩子認識對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是屬于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時必須要經過別人的允許才可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改正壞習慣。
2、幫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02-21 閱讀全文>
孩子應該知道不可以私自拿錢,需要讓他知道這樣做的后果,好好教育一次,再和他好好溝通,讓他明白有需要要告訴你們。
小孩偷偷拿錢買東西怎么教育
1、問清緣由,適當懲罰。每個行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家長要通過交流和觀察找出孩子出現私自拿錢的緣由,并給予適當的滿足,若孩子是因為沒有零花錢,就每個月給予孩子適當的零花錢以滿足其欲望,在滿足之前一定要給孩子適當的懲罰,私自拿錢這個行為是不對的。這里的懲罰并不是體罰或者暴力相向,而是讓孩子去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比如拖地、洗碗等。
2、改變孩子的“貪婪”習慣。孩子的“物質欲望”是很強的,無論買多少玩具都無法讓他們真正的滿足,只有改變他們的“貪婪”習慣,對他們進行價值觀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辦法。有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錢是怎么來的,也不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錢財。父母應該告訴他:錢是爸媽辛苦上班掙來,是用來供全家人吃、穿,供他上學的,不能隨便亂拿。要培養孩子對金錢的健康態度,父母要有極度的耐心,將正確的理念印在孩子的腦子里,逐漸地讓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
3、尊重并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東西都是想要就能得到的,有的東西是必需的,有的東西不是立刻就要擁有的,要引導孩子通過正當的方式滿足自己的物質欲望。同時引導孩子通過一些勞動來獲取相應的報酬,不能私自拿家里的錢。要給孩子從小樹立一個正確的理財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為什么會偷錢
04-17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