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家長在生活中要培養他們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能力,讓他們從小就有一個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孩子以后就不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讓他們的心里有一個行為準則,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
五歲孩子應該培養哪些能力
協調能力:五歲孩子一般已經懂得交朋友,有固定的玩伴。當他們在玩耍過程中發生沖突時,要懂得友好協商和寬容公平,在出現人際問題和矛盾時,有簡單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突破問題的方法,會與他人討論、協商,然后嘗試著解決問題。
自理能力:他們要學會自理的能力。例如獨自漱口、刷牙、洗臉,知道早起晚睡要刷牙洗臉,飯前便后要自己去洗手,身上穿的衣服臟了,要懂得自己去換干凈衣服等等,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衛生習慣。
防范能力:讓孩子從小懂得自我保護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家長要時刻交代他們,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能亂脫衣服等。注重孩子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養成,讓孩子從小懂得安全至上。
金錢意識:在孩子5歲時對金錢已經有了意識,我們要訓練他們學會用紙幣去購貨,讓他們尊重錢財來之不易,對錢財必須有愛惜之情,它會聚集到你身邊。讓孩子知道家長每一分錢都是辛苦工作來的,努力掙錢是開源。
孩子不聽話如何教育
很多家長在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時,非常容易動怒,對他們說一些批評的話,甚是還會動手打他們,但是這樣做對孩子的管教沒有一點用,反而容易讓他們養成叛逆的心理,跟家長對著干。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溫和的脾氣,他們才能聽進去家長說的話。
跟孩子好好溝通。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他們不聽話時,家長要先跟他們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跟他們換位思考,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另外,有些孩子平時調皮是因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力,所以家長要對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做好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給他們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很多書香世家就是如此,父母素質高、德行好,孩子自然而然也很有教養。相反如果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他們的孩子也很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進行表彰獎勵。獎賞和贊美就是要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或者是思想進行贊美和一些肯定,通過這些贊美和肯定的話,可以增強孩子的一種榮譽感和進取心,他們可以進步的更快。我們對孩子進行嘉獎的時候,也應當實事求是,要及時的,并且去說明原因,給予一些精神的獎勵,讓他們更加感受到快樂。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