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對于不想努力的孩子怎么辦?孩子不努力,幾乎是讓家長最鬧心的事。體驗著社會上激烈競爭的壓力,再看看自己家的“佛系”少年,真是焦急又焦慮。
對于不想努力的孩子怎么辦
1、家長的正確引導。
孩子正確引導很關鍵。在生活中可以給孩子講他感興趣的故事,當引起他的注意力的時候停止,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后續的故事。慢慢的孩子學會自己努力尋找答案。
2、讓孩子真正融入生活中,強化責任心。
生活中,家長盡量不要給孩子包辦。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勤勞的習慣。當孩子體驗到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在以后的生活中必然會不由得努力進取。
讓孩子學習做飯、收拾家務等,體驗到自己親自動手讓家里變整潔的開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努力讓家庭變好也是自己的責任。
當孩子有了責任心,讓他明白了不僅要對家庭負責,還要對自己和他人負責。學習和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積極的參與爭取。努力過才是對自己最好的負責。
3、給孩子講解美好生活來自自己的努力。
列舉名人努力的故事或者身邊通過努力改善生活的真人真事。
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任務或者游戲,有一種設置關卡或障礙,當遇到困難時候,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比如不畏懼困難,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孩子看到,其實遇到困難不可怕,為了目標努力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家長一定不要幫助孩子,自己做好示范之后,讓孩子獨立完成。可以在一遍給孩子加油鼓氣,讓孩子知道不努力誰也幫不了自己。
4、家長潛移默化影響。
要孩子努力,首先家長自己在孩子面前不能抱怨,要表現出自己積極的一面。如果家長都不能做好典范孩子怎么去學習努力呢。
家長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麻煩,然后自己是如何通過努力把這個問題解決的,解決后自己又是什么樣的感想。在這期間家長一定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是夸張虛假的表達。
其次,家長還可以分享自己的新學會的技能。而在這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什么樣的阻礙,也許會有放棄心理但是還是努力了一把,沒想到就成功了。把喜悅的心情分享給孩子,去感染他。
潛移默化之下,孩子遇到困難就會不自覺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努力。
5、給孩子充足的信任。
要孩子學會努力很簡單,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相信他們能夠學會努力。孩子感受到家長信任的時候,內心充滿感動,才會有動力改變自己,不讓家長失望。
可見,孩子是否努力,很大程度上與家長有所聯系。如果說家長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復印件。復印件出了問題,當然要從原件上面改。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