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家都是小霸王,出門秒變小白兔,你家也有膽小的孩子嗎?膽小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膽小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1.家長先從自身找原因。
孩子膽小,家長先從自身查找原因,有沒有過度保護?有沒有過度寵溺?有沒有對孩子總是說“不”?有沒有總是否定責罵孩子?這些都可能導致孩子膽小,不敢接觸外界。
2.家長要學會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做好孩子的情緒教練,解決孩子的膽小問題,需要五步走。
(1)覺察,接納孩子的膽小,并覺察背后的原因。
因為孩子還很年幼,并不清楚自己的情緒是什么,對于內心里的害怕,擔心或者焦慮的是什么,孩子無法說出來。常見一個這樣的情形,母親使勁推著孩子向小朋友堆里扎,一邊推一邊說:這孩子可真是,一點不合群,怕什么,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呀。
沒有正確的覺察,就很難引導孩子走出膽小的陰霾,越是這種向外推孩子,孩子可能越是想躲在父母身后,如果這時候父母再嘆口氣說:這孩子就是膽子小。這種類似貼標簽的話語,孩子可能就更加膽小了。
(2)傾聽,傾聽孩子的情緒表達。
當遇到孩子膽小怯懦時,家長需要蹲下來問問孩子,他當時的情緒是什么,可以幫助他說出自己的情緒。這時候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孩子一時半會不愿意說,或者當時不喜歡說,可以選擇回家時問,或者等孩子臨睡前聊天時在聊。
(3)理解,理解孩子這種行為背后的積極意義。
理解的核心理念是,任何負面情緒都是有積極的正面意義,當孩子變得這么膽小時,父母正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行為和語言促使孩子變得膽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孩子因為年紀小,所以在很多時候內心是敏感又脆弱的,分不清大人是開玩笑還是說真話。
(4)調整,調整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從語言溝通到親子關系。
通過體察理解孩子,父母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調整自己平時的行為和語言,特別是通過孩子聊天,讓孩子說一說,自己說過哪些話和哪些行為讓孩子開始變得膽小了,在之后的行為舉止和語言溝通時,就注意不要說,只要不是涉及到生命危險時,很多東西都可以讓孩子多嘗試一下,對孩子的成長性格也是有幫助的。
(5)行動。
當孩子想去和小朋友玩,又膽小不愿意去時,父母耐心引導孩子說自己的情緒和焦慮。
在慢慢引導過程中,孩子明白了自己身上的優點,會變得“手癢”起來。
孩子被賦予責任時會更有使命感,組織類似活動多了,孩子的性格自然也就越來越開朗外向起來。
3.平日里父母還可以做到這些。
(1)父母多做示范作用,見到鄰居就大大方方打招呼,不拘泥。
(2)多帶出門見世面,特別是在出門旅行時,可以多讓孩子去問路或者規劃行程,自己只要跟在后邊觀察就好。
(3)多夸獎鼓勵孩子,只要孩子做得好,就大大鼓勵和真心贊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