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怕輸怎么辦?孩子怕輸,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于成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成功是否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呢?父母要將成功的含義,以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賞,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失敗可能僅僅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是,失敗有時會讓我們獲得更多,從而改善孩子的情況。
孩子怕輸怎么辦?
一、少做幫手。
父母習慣做孩子的好“幫手”。這“幫手”的作用雖然讓孩子的思考能力有所發展,卻也讓他失去了不少動手的機會。沒有動手的機會,沒有“嘗試錯誤”的過程,頓悟的快樂是難以感受到的。有時候,我們只要忍住,轉過身去忙自己的事情,孩子的機會就有了!
二、享受過程的快樂。
哪怕是失敗的過程,也會有許多值得回味的財富,值得我們和孩子一起以尋寶的心態來面對。我們改變了,孩子也會變的。
三、增加抗挫力。
雖然要盡可能協助孩子成功,但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過分刻意地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環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難,當孩子遇挫時,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孩子自己面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比如,孩子用積木搭一座高樓,可不巧,快成功時“樓”塌了,看著孩子沮喪的表情,父母盡量不要直接替他解決問題,可以和他一起討論,引導孩子去思考,然后讓他自己去執行解決的辦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動機,常來自于遭遇過的挫折,當他的經驗足夠豐富時,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笑看失敗。
氣球里的水灑了一地?“哈哈,水灑了一地,看看地上的水印像什么?我們不如拿起氣球再灌些水接著往地上噴,看看這個水印會不會成為更可愛的圖案?”孩子不僅僅會被我們的樂觀所感染,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氣球的控制能力也會增強的。
五、游戲中平衡輸贏心態。
大人和孩子游戲時不要經常故意輸給孩子,適當的時候玩一些輸了也有獎勵的游戲,通過這種辦法,平衡孩子輸不起的心態。當然獎勵的前提是說出輸的原因。
六、體會“努力”。
有些事情可能比較難,太大的挫折會使孩子望而卻步。幫孩子分解難度,會讓孩子體驗到“努力”就會有進步。仔細想一下,我們自己會怎樣把那個氣球中的水灌到水箱中去,然后用語言指導孩子再試一次:“這次只要灌進去一點就成功啦,下一次,肯定比這次還要多!”
尋找失誤點,每一次失手之后,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剛才失手的原因,以及下次怎樣才能不失手。有時候,我們成人之間的討論,也會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