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對孩子影響力非常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不知道感恩,一般情況下是太嬌慣了,養成自私自利的習慣,這得從父母自身做起,教給孩子要有愛心,學會分享,尊老愛幼,要有功德心,這得慢慢來。
孩子沒良心不懂得感恩怎么辦
1、不要過度溺愛孩子。
有些父母由于過分地嬌寵孩子、溺愛孩子、怕孩子受欺負,對孩子的愛已經失去了原則,甚至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
被溺愛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總以為就算捅出了天大的簍子,也有人擔著,也會被原諒。我們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錯誤的行為時,都在以“他還是個孩子”做擋箭牌,殊不知這無限度的退讓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成長與體諒,而是一次次變本加厲的煩惱。慣子如殺子,千萬不要過度溺愛孩子,孩子成長路上有錯誤的苗頭要及時糾正。
2、從小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并且以身作則。
父母要從小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一般而言,孩子的情緒自我調整能力是會隨著孩子大腦的發展成熟會逐漸提高的,因為當孩子有更好的執行功能,他們會更多開始使用情緒調整的更進一步的策略。
需要強調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自己如何調控情緒則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常觀察父母的方法,來豐富自己的應對策略。所以,如果父母自己在面對情緒的時候是隨意發脾氣,攻擊自己或者家人,孩子也非常容易學習到。反之,如果父母在生氣憤怒時會暫停,會在情緒平靜后去復盤和思考更佳策略,孩子也會對憤怒的情緒有更好的管理能力。
3、感恩教育不可缺。
只有學會感恩,才懂得珍惜,學會感恩,才懂得回報。而感恩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比如學會說謝謝等等之類的話語。
孩子為什么會不懂得感恩
1、家庭成員之間的位置錯誤。孩子在家庭里的位置至高無上,有的家庭把孩子排在第一位,這是極為錯誤的?!度纸洝防锾岬?,長幼序,友與朋,說的是長輩與幼輩應該有個先來后到的次序。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家庭里最年長的,爺爺奶奶的位置應該高于孫子的位置。現在年輕人本末倒置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
2、對孩子的愛沒有度。父母一味的給予孩子,溺愛自己的孩子,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再窮不能窮孩子。網絡上盛傳一個故事,一個女大學生為了滿足虛榮心,逼迫當農民工的父親給她買蘋果手機,當父親的為了滿足女兒,不惜加班加點干苦力活,直到身體透支。孩子這個角色,父母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給了孩子,孩子會全盤照收,絕不嫌多!適可而止的愛,對孩子何嘗不是一種保護。
3、父母自身沒有做好榜樣。你怎么對待父母,你的孩子便怎么對待你,當父母的捫心自問一下,你對自己的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孝順嗎?心疼父母嗎?如果自己都不能解除與父母的隔閡,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的父母,怎么能要求孩子愛我們呢?孩子是父母的復寫紙,想要孩子孝順我們,我們必定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長輩
1、家長帶頭孝敬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如果家長沒做到孝敬父母,又怎能奢求孩子孝敬自己呢?家長的任何行為都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想培養孩子的孝心,家長就得從自己入手。比如說每個周末帶孩子回一次長輩家吃飯聊天,去時帶上一些禮物,可以是食品,可以是物件,關鍵是傳遞一份心意,孩子看著家長孝敬長輩,自然會耳濡目染,將來孩子長大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家長。
2、接受并回應孩子的孝心
表達孝心是不分場合的,有時孩子幫家長夾個菜也是表達孝心的表現,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變化,接受孩子的孝心,再小的一件事,只要孩子是為家長考慮,家長都應該欣然接受,這樣不僅可以享受到孩子的孝心,還能讓孩子意識到這么做可以讓家長感到幸福,今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也會想著父母。
3、拒絕溺愛
家長對孩子過分的疼愛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時間長了孩子的過分依賴也會讓家長非常辛苦,所以家長們要把握好愛的分寸,適當保留一些愛意,有時會讓孩子更加珍惜親子間的這份感情,孩子將來長大后也會更加孝順父母。
4、引導孩子學會互相理解
讓孩子學會互相理解,靠嘴說效果不明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著孩子親自走一遭,比如媽媽平時做家務很辛苦,媽媽可以讓孩子幫自己做家務,體會生活的不容易,孩子通過一天的忙碌就會感受到媽媽的辛苦,今后在生活中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也會幫助媽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鼓勵孩子表達孝心
大部分家長在遇到孩子犯錯時都會對孩子進行批評,但遇到孩子表達孝心時卻不會進行表揚,這樣的行為對孩子是不公平的,無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所以家長們應該用公平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所有行為,有錯就批評,做得對就表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