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拿回東西,就馬上把孩子的行為定義為“偷”,罵孩子是小偷,加以指責,甚至打罵,似乎孩子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你這些過激的反應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孩子會感到特別的羞恥。給自己貼上“小偷”的標簽,甚至自尊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打擊。
小孩喜歡偷偷拿別人東西怎么辦
1、建立所有權觀念
對于因為年齡較小而沒有形成所有權概念的孩子,在孩子隨便拿了別人東西時,父母需要重復候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不對的。同樣的,如果有別的孩子拿了自己孩子的東西時,家長也不能因為覺得東西不值錢就讓他人隨意拿走,這種雙重標準會讓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所有權概念。
2、了解正確的消費觀
有時候可能孩子不了解一樣東西到底有多少價值,到底超市里的一個玩具和路邊的一塊鵝卵石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同樣可以玩,鵝卵石就可以拿,但是玩具就不能拿。這就需要家長在孩子拿了不該拿的東西時,及時讓孩子了解有些東西是需要支付代價(勞動或者金錢)才能得到的。
3、肯定孩子的誠實
如果孩子在偷偷拿別人東西之后,給予了家長誠實的解釋,家長們首先就需要肯定孩子的這種行為,否則下次孩子就會以謊言來應付父母的責問。當然在承認之后,也需要家長進一步針對這個事情本身進行教育。比如“你誠實地回答了,媽媽很高興,但是這件事情還是錯誤的”。
4、通過換位思考來幫助孩子理解
許多孩子不能理解為什么拿了別人的東西,別人會不高興。這時候家長就要反問小孩:“你有一個非常喜歡的玩具,但是另一個小朋友就直接拿回家了,你會不會不高興呀?”幫助孩子理解被偷了東西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5、不要嚴厲的審問孩子
家長不要直接上來就質問孩子,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嚴厲的語氣只會給孩子帶來壓力,這樣做相當于逼著孩子去說謊。父母可以心平氣和的鼓勵孩子說出玩具的由來,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根據具體原因解決問題。
6、讓孩子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感受
如果小孩喜歡偷偷拿別人東西,可以讓孩子通過換位思考,假設自己的東西被別人不知不覺地拿走了,心里是什么樣的感受,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之后,、再去問孩子,被孩子拿走玩具的小朋友,現在是什么樣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換位思考,一對比之后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錯誤。
小孩喜歡偷偷拿別人東西的原因
原因一:模式化的東西是最無生命力的,當孩子的身邊有同伴進行偷這種行為的時候,孩子也會跟風,進行模仿。在他們的認知里并不知道這種行為到來的后果,更多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進行模仿和嘗試。
原因二:有些家長對孩子管教非常的嚴格,這會導致孩子內心存在著非常強的匱乏感,他心里面很想要,但是父母又不給的時候,在這種強烈的驅動之下,可能就會把手伸向他看得到的東西。
原因三:好多家長會對孩子過度的寵愛,而且他們平時犯錯,也會偏袒。這樣便使孩子在心中就有一種意識:拿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不是偷,而且這是爸爸媽媽同意的。所以他們今后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會拿到自己的口袋里,而且也會和別人搶。
原因四:有時小孩明知道偷偷拿別人東西不對,但還想起人不注意時占點便宜。會認為只是偷偷拿一個,不會被發現。比如東東就是,在去朋友家玩的時候發現很多積木,特別喜歡,覺得那么多自己“拿”一兩個也不會被朋友發現,于是就理所當然地“拿”了一些回家。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方法1、分清楚物品的歸屬,才能讓孩子意識到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想送給他人的物品可以拒絕,不想分享的時候也可以堅決一些。學會維護權利的孩子,將會提升自我認知,才能在成長中保護自己。
方法2、有效的溝通時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的,因此家長要和孩子平等對話,才能搞清楚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的確是因為想要這個物品,而自己有沒有能力購買時,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得到心儀物品的機會。
方法3、父母在使用孩子的東西前,一定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認為孩子的就是你的而強迫他放棄所有權。不要強迫他去與別人分享,可以把道理講給他聽,慢慢的引導,讓他自己決定是否分享,做得好一定夸獎鼓勵;不愿分享也不要責怪,要告訴他,大家是尊重他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