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打罵教育孩子堅決不可取,那都是老一輩的教育方式。中國有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這都是傳統教養觀念,不知誤導了多少個孩子,讓他們遭受了皮肉之苦,這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孩子有錯但不致于天天挨打。我們要以正確的教育方法來引導孩子。
小孩該不該打罵教育
首先,絕對不應該罵孩子。罵不僅沒有用,而且是非常沒有素質的表現,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一丁點幫助。家長一定要克服罵孩子的沖動。
批評是必須要有的,而且在批評的同時,要給孩子講道理。說清楚他錯在哪里,如何做才是對的,擺事實舉例子,要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同一個問題上,如果屢教不改,那么必須要采取懲戒的方式。懲戒不是隨著自己的性子隨便打孩子,而是要跟他把事情說清楚,甚至之前一次就要提醒他,下次再錯就要挨打。這樣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問題的嚴重性。
懲戒不是目的只是教育手段,通過懲戒讓孩子形成對于錯的認識,改正錯誤才是目的。而且懲戒要適度,屁股或者手心一兩次就好,根據孩子對于疼痛的耐受度,他覺得比較疼就行了。
不打不罵,還有哪些正確的教育方法
1、確立規則,堅決執行。不要隨意立規則而不考慮實用性與前后一致性。讓孩子看到規則的具體性與規律性,這樣執行起來才會減少難度。好的規則包括了一般性的定義和可操作性。
2、模范的作用。兒童規則與道德的習得并不依靠邏輯與思維,主要看家長的榜樣作用。跟孩子一樣遵守同一個規則就是榜樣。你得先讓他明白,大家都一樣,都遵守規則,他/她才會去試試看遵守規則。
3、讓他/她試錯。即使是最輕微的懲戒教育,也別太把反復出現的違背規則的行為當回事兒,這是他/她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更別把懲戒力度加大。
4、積極性反饋。孩子年齡小,大腦中主管情緒與調節的邊緣系統發育并不完善,所以在遵守規則中必定有很多情緒反應。請你給出積極性反饋,包括積極性詞句以及可操作的行為改善。
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有哪些
1、嘮叨式
很多孩子說,一聽父母嘮叨他就煩。做父母不妨自己想想,如果夫妻之間對方老嘮叨,那你們煩不煩?作丈夫的嘮叨,妻子煩,作妻子的嘮叨,丈夫煩。因此,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
2、數落式
有的嘮叨式同時就是數落式。總是數落孩子,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樣啊?總是在那兒數落。數落比嘮叨更惡性,因為數落常常有譴責性質。數落式家教往往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給壓制住了。
3、訓斥、打罵式
訓斥打罵都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結果有僅不會使孩子成績提高,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學,甚至逃學。父母因為幾次考試失敗,反復地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認為孩子的問題只要嚴厲點訓斥,就能改變結果。結果卻是孩子聽得恐懼了,不但把耳朵關閉,也把房門關閉了。
4、達標式
規定孩子下次考試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一種家教方式。先給孩子制定了一個標準,使孩子心理上特別緊張,而孩子往往是越擔心越達不到標。
5、疲勞式
學校搞題海戰術,家長再增加學習時間,學習題目,這就是疲勞式教育。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超負荷學習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傷害,最終只能是欲速不達,從而導致孩子越來越學不好。
6、包辦、陪讀式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都替他操心,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沒有了,另一方面,很容易讓孩子誤會學習并不只是他個人的事,依賴性大。
7、催促式
“你該做作業了,你該復習了”,這樣的催促很多媽媽喜歡反復地對孩子強調,如果孩子聽煩了,他們可能會說:我本來想學,你一催我反而不想學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大了。
8、愁眉苦臉式
老為孩子操心,所以也叫操心式。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回到家里時,如果面對的是一張數落自己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孩子也許會從根本上失去在家庭中學習的樂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